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认为仁和勇都是美德,“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那么,仁和勇谁更重要呢?孔子认为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勇者无德的人如《三国》里的吕布,勇不可当,但只看重利益,毫无忠义,被讥为“三姓家奴”,“仁”更是无从谈起。仁者之勇,不是血气之勇、匹夫之勇,而是道义之勇、担当之勇。仁比勇多了份担当,有了担当,就少了畏惧,多了勇气。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个仁者之勇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后羿、奡那样身怀绝技,本领高强,但都没能善终,没做出什么大的贡献。大禹和后稷规规矩矩地种田,修身养德,宽待百姓,最后都得到了天下。大禹是自己为自己赢得了天下,后稷是其子孙后代得到了周朝的天下,他们都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东西。有才不一定有德,就像昨天学到的,有勇不一定有仁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