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已经到了尾声,最后我们学习的是《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估学生核心素养达成及发展情况。(1)以结构化数学知识主题为载体,在形成与发展“四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等。(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社会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数学与科技情境中,在经历“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和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维与数学的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型观念、数据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旨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与外部的联系。(3)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运用、实践探索活动的经验积累,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养成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能够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评价,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进展,评价学习结果;可以指导教材编写,以结构化的知识主题为载体,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核心素养发展的一致性和阶段性;还可以是考试命题及评价的依据,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测评教与学的效果。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指导“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落实。
课程标准中课程实施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教学建议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建议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的评价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重视对学生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教材编写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呈现方式要丰富多彩,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坚持育人为本,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外规律出发,为教学提供有效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