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理性与不理性,不是经济学的基础问题。
人理性不理性与经济学没有关系,经济学关心的,不是人理性不理性的问题,而是人们要怎样才能存活下来的问题
1、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条件
(经济学不是建立在人性都是理性的假设基础之上)
[存活理论]
2、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求的不是最优,求的是存活,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制度是怎样存活下来的?它有什么条件才能够存活下来?这跟人是不是理性没有关系。
3、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条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们能够活下来,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人们存活的情况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经济学关心的是这个,跟当中的人是不是理性没有关系。
4、经济学关系的事情跟人是不是理性的,是怎样想的,意图是什么没有关系。
5、识实务随大流和特立独行两种风格的人哪种成功机会更大的问题,必须在两种风格加上且正确,都是能成功。如果判决且正确,就是存活理论。万事万物都是不确定的,首先就是存活条件,是考量的第一标准。
人性自私与不自私,不是经济学的基础问题。
亚当斯密说
1、人性自私,同时具有同情心和爱心。
2、人的爱心有限,随着距离拉远而下降。
3、仅靠爱心不够,陌生人互相需要市场协调。
4、市场是一个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间打交道的地方,是一个陌生人服务,陌生人的地方。
5、人际互动二分法,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考市场。
不要把陌生人跟陌生人打交道的规则,用到小圈子里,不要把市场规则用到家庭,朋友圈里去。同样也不能用家庭里的要求和标准,去要求社会上其他人的陌生人。
铅笔的故事
1、社会是一个协作体系。
一支简单的铅笔,在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人能够掌握生产它的全部知识,它需要成千上万的人通力合作,才能生产制造出来。而这些共同合作生产这支铅笔的人,可能互相不认识,彼此憎恨,甚至互相敌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而当这支铅笔被生产出来之后,我们每一个人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得到它。这个神奇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有市场机制在协调人们的分工与合作。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1、商业行为有市场发挥机制,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所以能大幅,持续,高效改变人们的福利。
2、我们每天都要大量依靠陌生人给予的慈善,那就是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