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 游』川西纪行⒆ 诸葛大名垂宇宙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01


川西之旅的最后一日,我们在成都。

在酒店吃早点时我便在想,还是应为这座城市最浓墨重彩的时代留下一笔,因而我对坐对面的同同说,“今天我们去武侯祠吧”。同同眨着眼睛问我,武侯是谁?我说是诸葛亮。那时那个孩子也已了解了些三国故事,因而他知道如刘备、关羽和张飞这样的三国人物,当然,自也有那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我捧着大碗边吸溜着热乎乎辣斯斯的云吞汤水,边给那个孩子讲解杜子美的《蜀相》,那个孩子就坐在我的对面,抱着他的大碗,咧着嘴,呲着豁牙,傻笑着看着我。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深树鸣。

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这首律诗的头两句我是很喜欢的,很有画面感,以至最初读它时,就对那座丞相祠堂有了向往。我对同同说,这是诗圣杜甫在诸葛亮去世五百年后,拜谒武侯祠时所写的。那个孩子仍抱着他的大碗,咧着嘴,呲着豁牙,傻笑着对我说,他也想去。以至于坐在一旁的波,都嫌我话多了,耽误了她宝贝儿子的早餐。

杜子美所云“何处寻”的“丞相祠堂”,就在如今以那座祠堂命名的武侯祠大街上。这座唐代还在锦官城外的祠庙,如今已在成都的一环以内,说它“坐拥城市繁华”,那是不带一丁点凡尔赛的,甚至可以说,这座城市的繁华本就因它而存在的。

当然,即便门口的大街不歇气地鼓噪着武侯祠的热闹,但武侯祠门头的匾额,依旧不改初心地写着“汉昭烈庙”。单看这个庙号,估计就有一半人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昭烈”是谁我不管,能先告诉我“武侯”在哪里吗?莫非是在隔壁?

这位“昭烈”是昭烈皇帝,他就是三国蜀汉赫赫有名的开国君主——刘备刘玄德,而汉昭烈庙就是祭祀刘备的帝王庙。其实在诗圣杜甫年代,诸葛亮的武侯祠确在刘备汉昭烈庙的西侧隔壁。但在大明洪武年间,就藩成都的蜀王朱椿,或是见到了武侯祠香火的旺盛,想到了臣强君弱,进而担心起了老朱家的江山,他在重新整修昭烈庙时,就将隔壁热闹的武侯祠一道整合进了帝王庙中。因而这两处祠庙就进了一个大门,并美其名曰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

朱椿迁祠,多少应算是好心吧,试图扶正君尊臣卑社会伦常,然而从后世发展来看,这种整合却越发像是为玄德公去掉遮羞布的恶搞。


三绝碑


02


进了庙门,一进院落里有两座红墙灰瓦的碑亭,右手为唐碑,左手为明碑。唐碑为撰文、书法、刻工皆为高妙的三绝碑,是武侯祠中的国宝。我第一次去那里,三绝碑在维修,几年后的第二次去,才始见真容。

明碑是嘉靖年间担任右副都御使巡抚张时彻撰写的,张巡抚到四川拜谒武侯祠,见此处破败,遂下令维修,并亲自撰文,追述昭烈皇帝的丰功伟绩。显然这明碑是写给刘备的表扬信,但碑名却是《诸葛武侯祠堂碑记》,是不是很有意思。

从洪武迁祠,到嘉靖立碑,不过百年时间,昭烈庙在民间的口碑里,就已泯灭于武侯祠中了。

碑后是二门,门匾上题写着“明良千古”,有了之前的种种疑惑,不免在这里也会多问一句,能“千古”的“明良”是谁?解它的答案自在大门两侧的楹联之中:


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亡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共千秋。




由此可见,这里合祭的是君臣,君为明君,臣为良臣,他们在这里“一堂上下共千秋”,这倒很有些《三国演义》中群英会的热闹,当然,这里是继承两汉“正统”的,蜀汉群英会。

二门后,就是那座群英会的大殿了,大殿匾额上蓝底金字地题写着“业绍高光”。这里的高是汉高祖刘邦,光是汉光武帝刘秀,他们分别是两汉的开国君主。而三国中,自称继承两汉事业的,正是这位号称中山靖王之后的刘皇叔,他认为他是“高光”之后的第三位。

没错,这座大殿就是“汉昭烈庙”的主殿,当中供奉着的,便是那位汉昭烈皇帝刘备。这个二进院落里还有东西两个厢房的偏殿,分别供奉着刘备的两个好哥们关羽和张飞。偏殿与主殿间,有连廊相接,主殿左手为武将廊,右手为文臣廊,人们耳熟能详又熠熠生辉的那些历史人物,便依次端坐在他们主公的两侧,赵云、马超、王平、姜维、黄忠等等在左,庞统、简雍、费炜、董和、邓芝等等在右,两边各十四人,除了那位“长使英雄泪沾襟”的诸葛丞相,开创蜀汉历史的名臣良将便都在这里聚齐了。


赵云领头的武将廊


03


小时候看那种英雄传奇小说时,总向往群英会那样的热闹场面,就如“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三国演义》中的蜀汉英雄似乎没有这样团圆的大场面,但民间对蜀汉猛人也有“四将军”、“五虎将”的排次,武侯祠武将廊中延申了这种排次,最终定出了“蜀汉一十四名将”。这很有些像是东汉初年跟着刘秀打天下的“云台二十八将”,再或是大唐李世民所隆重请上高楼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总之,是志同道合者们聚在一处的,好不热闹。

如果细究向往这样热闹的根源,我们总似能看到草根的逆袭,看到通过打拼找到自己位置的人生希望。而这么一群人,他们在实现共同的人生追求时,又在努力构建着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式,那是一个公平正义,相互信任,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社会,那个社会的根基,如果概括成一个字的话,就一定是个“义”字了。

三国时期,或许是我们古代历史当中最为惨烈而无义的一个时代。然而三国的故事,在后世的演变中,却越发地背上“义”的责任。这或许跟唐宋以降,国家对儒家学说宗教化和教条化的塑造脱不开干系。在宋代,朱熹将蜀汉的历史确定为三国的正统,其后在三国中战绩并非超群的关羽,却逐步在脱离史实的演义中成长为新一代战神,并最终成为与“文圣”孔老师平起平坐的武圣人。

如果说,被后世宗教化了的孔老师所背负的社会责任是“仁”的话,关帝的责任自然便是“义”了。“仁义”,基本上就构筑起了,宋明以来我国古代社会道德体系的脊梁。对于“仁”的理解,或许还需要一些有基础的知识分子来解读,而“义”,就可以直接推向普罗大众,成为理想社会里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而在“义”的打造中,明代罗贯中成书,清初毛宗岗定本的《三国演义》,自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在最动荡、最难有义的三国时代,去寻求“义”的光芒,或许是出于战争年代里人们对于“义”的渴求,或许是出于战争年代里人们对杀戮的恐惧。尽管非常黑暗,我们也依旧愿意制造出点点星光,而这些汇聚于刘备身旁名臣良将的热闹,不也正是我们对于那种理想社会的期许吗?



04


刘备的昭烈庙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侯祠。祠堂正殿的额匾上,黑底金字地写着“名垂宇宙”四个大字。这是不是要比昭烈皇帝的“业绍高光”,大气太多了。你玄德公还在自己的先祖中,比来比去地寻找骄傲时,他的军师中郎将诸葛孔明先生已经直接在宇宙的留言簿上签到了。

给出这个评价的,自然不是研究宇宙的科学家,而依旧是那位诗圣杜甫,它出自于杜子美大气磅礴的那句“诸葛大名垂宇宙”。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在无垠的空间和时间上都留下自己的痕迹,足见诸葛先生的重量。

大殿正中有一神龛,龛额悬匾“静远堂”,那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非宁静无以致远”。神龛中,诸葛先生在两个小童的陪伴下,端坐当中,他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神态安然,就似戏中扮相,在龛内灯光的照射下,三人就如在戏台上一样,只是这一幕被哑然地静止于这高大的屋宇之中。

这里聊聊诸葛先生名垂宇宙的功绩吧,小谈三点。其一谋划,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的《隆中对》,是年轻的诸葛亮交给刘备的是一份,对于国家未来构建的路线图,也可称为是战略规划书。其实这样的战略规划,史上非他独有,韩信就曾为汉王刘邦做过《汉中对》。这两部策对都是史上挂了号的精彩,这两位策划者也都是史上挂了号的牛人,但他们所面对的领导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彼时的刘邦已经是雄霸一方的诸侯,而那时的刘备呢?虽也有自己的武装,但也还得寄居于各位地方大员之下来讨生活,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撑死算一个垃圾股中的潜力股,可见《隆中对》的实现难度,还要更大一些。



其次联吴,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舌战群儒的精彩,但抛开演义的成分,再设想一下这样的舌战,多少就有些天方夜谭般地画大饼了。就说孙刘联军,孙与刘远没到平起平坐的地步,以一个岌岌可危的地方杂牌军,要与强大东吴搞联合,放在现在,是不是可以定性为大忽悠呢?但这个年轻人拿下了这个Case,而刘备也从此翻了盘。

其三治蜀,我们国家不缺少统一时期的大治年代,但在周围战争压力下,很好地完成区域国家治理的案例却并不多,这其实要求领导者要有更高超的军政能力。而在这方面有两个人物在历史上是可圈可点的,一位是前秦的王猛,另一位便是蜀汉的诸葛亮。

对于国家治理的理念,武侯祠大殿门口的一副木联说得很是耐人寻味: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1958年,主席来武侯祠参观时,就曾在此联前驻足良久,反复玩味,或许在那一沉默的时刻里,两位雄才大略者就已经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05


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那里祭拜的自然是刘关张三人的兄弟之“义”,主殿的门额上就写着“义重桃园”。

走到这里时,我问同同“义”是什么?那个小孩喜欢桃园结义的故事,他说义就是结为异姓兄弟,一起喝酒,一起杀敌。你别说,我觉得他说得有些道理。

“义”或许就是非血缘的人们之间的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三国演义》中关于“义”的故事很多,其中最精彩的一定是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了。在那个故事里关羽挂印封金,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完成义兄刘备的重托,将兄嫂送归兄长的身旁,自己也弃曹归汉,成为“义薄云天”的战神化身。

当然,这个故事为了讲述得精彩,其中注入了大量演义的成分,不过在三国史实里,却也真有一件托付与不辜负的故事。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记载: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这就是历史有名的白帝城托孤,而诸葛先生用他后半生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完成了先主的重托。如果说关羽完成托付,还给刘备的是一个女人和一个良将,那诸葛亮完成托付,还给刘备的就应是一个国家了。

相对于前者,后者莫不是更大的“义”,依我看,武乡侯诸葛亮对于少主刘禅的铺政,才是三国故事中最大的义,是最让人动容的信任与不辜负的佳话。只是由于时间线太过冗长而丢失了故事的精彩,也模糊了“义”的内涵。而读者似乎更喜欢前者故事的畅快和鲜活,写者似乎也更愿意在畅快与鲜活的故事中去浅显地解读“义”的内涵罢了。



06


三义庙向西,过听鹂馆可到盆景园,我和同同沿着两道红墙夹持的狭窄过道南行,终至惠陵。那是蜀汉缔造者,那位汉昭烈皇帝刘备的陵墓。

当初这座帝王庙,自然就是为了祭祀这座陵墓而修建的,只如今,人们似乎走到了这里,才会惊奇地发现这里居然还有一座帝王陵。更何况,人们来到此地的原因,多半也不是因为那座帝王庙,而更是想一睹那位帝王的臣子。这或许是那位帝王的尴尬,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会有大浪淘沙的,哪一位能在历史中走得更远,或许是他们生前的功绩所决定的,而非地位。

那座陵冢,下层是花岗岩长石磊就的一人高的围堰,围堰拢抱成巨大正圆的基座,围堰上是高高的冢丘。成都气候温润,适合植被生长,如今冢丘上已草木森森,如一盆大号的花草盆景,与陵墓围墙外,探过高墙的茂盛翠竹,绿意盎然地相得益彰。

这里没有武侯祠堂前那么多的人,来此的人们,多会绕着陵冢轻松地闲转上几圈,与同伴在轻声交谈中,吐槽一下那段历史,缅怀一下那位人物。只是我们似乎也很难说请,哪个是那个人物在历史中的真实,哪个是那个人物在小说中的虚构。

我跟同同讲,我对刘备的认知更多是来自《三国演义》的,不要认为小说中的一些虚构情节就不真实。一本名著在时间中的传播与弘扬,也同样是历史的一部分,它们也在一代一代地塑造着,我们对于历史的认知。



而在我心目中,刘备就不像个帝王君主,而更像个带头大哥。

民国史学家蔡东藩先生评价刘备“起自寒微,以一贩履织席之贫民,独能具有大志,交结英雄,为国讨贼”,说他与关张誓同生死,这既说明他有“驾驭英雄”的能力,又有“令人倾倒、乐为用命”的个人魅力。

主席生前对刘备的评价更是中肯,说他“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终成大事”。我们知道刘备敦厚重义,他与关张桃园结义是流传千古的佳话,而他人生最大的贵人,却不是他最好的兄弟,而是小他二十岁的诸葛孔明。就像一个中子,他与关张的相遇,不过是一个中子又遇到了另外两个中子,变成了三个中子。而他与诸葛亮的相遇,就不是又多了一个中子,而是爆发出让人恐惧的核能。

在遇到诸葛亮之前的二十年,刘备的创业可谓步履艰难四处碰壁,而遇到诸葛亮之后的十三年,刘备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

刘备和诸葛亮,很难说谁成就了谁,就像《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所说的,“其(刘备)举国托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有一句我们常用来形容小夫妻的词,用在他俩身上似乎更贴切,那就是“金风玉露一相识,便胜却人间无数”。


岳飞手书的出师表


07


但刘备成在个“义”字上,败也在个“义”字上,他不顾诸葛亮的劝阻,为给两个好兄弟报仇,不惜与东吴彻底绝裂,最终兵败夷陵,命丧白帝城,将新生蜀汉政权的大好形势葬送,让人读此莫不扼腕叹息。

主席说刘备的失败在于没有分清主次矛盾。个人觉得,刘备重义,但他“义”的格局还是小了些。

为什么诸葛先生能名垂宇宙,那是因为他有以国家为格局的大义。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开篇所说的那样,“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与这样的格局相比,刘关张的义,是否还羁绊在人与人相处的哥们义气中不能自拔呢。后世的《三国演义》似乎也更愿意着笔于这种哥们义气的畅快抒发,而埋没了这种更宏大的义。

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将诸葛亮描写得“多智而近妖”,我们读者也在作者的引导更崇拜于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将他奉为智慧的化身,其实这不是恭维,而是对诸葛亮最大的抹杀。学了很多的知识,身有很强的才干,如没有强大的正能量的德行做支撑,知识和才干也可能会化为反动的作用,就如西汉末年篡汉的王莽。而在诸葛亮的精神世界里,知识和智慧或许并不重要,他精神气质的核心价值还应是“忠义”,忠于汉室,义于先主,这或许才是他人生最大的追求。

说了这些过去的人与事,其实也是无用的,我们不是当时人,没有当时人事的羁绊自可以于无聊中畅快吐槽。而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当下的时人,被当下的时事所牵扯,而重复着转着历史的圆圈呢。

如今想起了武侯祠,想起了曾与同同一游的经历,也又想起了那些三国的人与事,不觉留下这多笔墨。

写于此处,天过子时,一首浑厚的男低音老歌从暗夜的意识深处悠悠响起,就以它来做个结尾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那个小孩,在那条路上




《 川西纪行》推荐阅读:

『云 . 游』 川西纪行② 神秘的大佛

『云 . 游』川西纪行⒄ 永远的生灵


《人在淮安》推荐阅读:

『云 . 游』人在淮安⑨ 承恩,西游

【人间文品】人在淮安⑿ 此地曾有淮阴侯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2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9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57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3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5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0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06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64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4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