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好还是成年好
近读战友的一篇小文,觉得颇有道理,说出了成年人的心声和无奈。
小时候童心未泯,喜欢被人关注,即便是采取哭闹的方式也在所不惜;对人真诚,即便打的头破血流也能快速握手言和;喜欢倾诉,无论是喜悦还是委屈。这一切都源于内心简单,每天都因为简单而快乐、幸福。
长大后就不行了,因为有了太多的条条框框,规矩规则,不自主地要把真实的自己伪装起来、包裹起来。而这一切都源于内心复杂,每天都在做着化简为繁的事,内心却在渴望得到简单的幸福。
我们都经历过孩提时代的幸福,却不能保持孩提时代的纯真无邪,这是个体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
社会越进步,人的幸福感越低,规则越多,人心越复杂。究竟是社会造成了人心的复杂,还是复杂的人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推动社会进步,还是追求孩提时代般的幸福?
答案当然是我们要幸福,但我们试图既要幸福,又不丢掉复杂的人心。因为我们害怕自己恢复了童心,就无法在社会立足。如此循环往复,我们只能离孩童时代的幸福越来越远。
老子是极力推崇像孩子般的活着的。他的《道德经》多处出现关于向孩子学习的句子:第10章有“抟气致柔,能婴儿乎”;第20章有“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老子试图引导芸芸众生能保持婴儿般的心态活着,他认为这样个体才能得到幸福,社会才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