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三百三十四):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北洋时期兵蕤四起,军阀混战是无法回避的插曲,诸多俨然诸侯的“草头王”,既有“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也有投机取巧的鸡鸣狗盗之徒,但是也不乏只求马革裹尸还,但求城下无懦夫的硬茬儿。在北洋历史上有两场注定留名的守城之战,两位守将虽然最后都成了“败军之将”,但是无不虽败犹荣,令对手心生敬意。他们的对手,一位是声名卓著的吴佩孚,另一位是如日中天的张作霖,而这两位虽败犹荣的守将,就是蒋世杰和傅宜生。
民国十一年的寒冬,吴佩孚东山再起,联军兵锋所向,河南首当其冲。吴佩孚麾下爱将寇英杰,率领三个师六个混成旅,数万人马包围信阳。守将蒋世杰麾下仅有两旅三团区区七千余人。其后,蒋世杰硬是拖住优势吴军的攻城四十余日,信阳城屹立不破。吴佩孚不得不令寇英杰顾全大局绕道信阳。坚守四十余日的蒋世杰,得知开封、郑州两座重镇已被吴佩孚麾下联军攻陷,遂放声大哭:“我守信阳不退者,是为大局也。今大局已去,我为谁守?若再涂炭百姓,我不忍也。”遂于是年三月十五日接受吴佩孚的招降,吴佩孚在武汉为其设宴压惊,而且聘为参谋。
不过,信阳围城之战刚落幕,次年在北方著名的屯粮之城涿州,晋军名将傅宜生作为守城之将,率领一师人马,面对优势奉军的围城,牵制奉军三万余人,同样一战成名。傅宜生先是率部在城外击退了三个师的奉军,其后晋军主力退守山西,傅宜生不得不收拢兵力困守孤城,张作霖动用了装甲车、飞机以及重炮,甚至连卫队旅都押上,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奉军发动了五次总攻,无一不被傅宜生指挥守城晋军击退而损失惨重。屹然无恙的涿州城,气得张作霖要亲自出马攻城,幸得左右竭力劝阻方才作罢,被打得没了脾气。强攻无果的奉军,不得不采取深挖壕沟,环绕铁丝网,围而不攻的策略。
其后,傅宜生麾下晋军缺衣少粮,疲惫不堪,涿州城在奉军重炮轰击,装甲车掩护冲锋,敢死队突击,以及挖掘隧道爆破的进攻下,城墙多处被轰平,城内遍布残垣断壁。是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张作霖无论是为了脸面亦或是大局,奉军再一次发起总攻。傅宜生面对弹尽粮绝的困境,在阎锡山的同意下,也开始与奉系军阀和谈,将涿州交予万福麟麾下奉军驻防,率领余部七千余人“降汉不降曹”。
最终,傅宜生虽说并不是投向奉军,张作霖也曾被打得没脾气,不过仍然设宴款待,席间极表钦佩之意。然而一将功成万骨枯,无论是守卫信阳的蒋世杰,亦或是困守涿州的傅宜生,两人都在战后厌恶战争,蒋世杰之所以接受参谋之职,而不愿接受一师之长的任命,就是为了远离沙场,而傅宜生和张作霖谈的条件中,也有麾下晋军余部不再参与军阀混战的保证,所以说这两位败军之将,虽败犹荣也堪称北洋时期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