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黑菜和黄花怎么样,黑菜和黄花是我养的两条鱼,本来是养了四条的,那知,回来两天连续就死了两条,当时还以为都养不活了,郁闷了小一阵子,还好坚强的黑菜和黄花还是健健康康的,现在黄花已经升级当妈妈了,好期待着鱼宝宝的降临。果然,有生命的事物和没有生命的事物,差距还是很大的,以前发呆看天看地看石头,现在发呆就看她两,看它们游啊游啊,都能看好一阵子,以前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自言自语,现在是跟鱼说话,他两高兴了,回你两个泡泡,不想听了就喜欢躲在石头下面,你找不到我,找不到我……我这是被鱼嫌弃了吗……
最近老是觉得好困,天天想睡觉,上班想睡觉,下班了也想睡觉,但作息时间一种都很按时啊。晚上12左右睡觉,早上6点左右起床,不知道那来那么多瞌睡,虽然以前天天也想睡觉,但那也只是想而已。现在运动也怠慢了,跑步没怎么跑了,游泳也没怎么去了,就每晚的瑜伽还在坚持,周末也不怎么想出门了,什么原因啦,难道是因为天气太热,火气太重?
网上这段时间经常看到谈一些教育问题的东西,电影,书籍,话题,广告,最近在我的视线里,出现的频率有点高,也很欣慰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什么是好的教育,我感觉教育是没有一个标注答案,只有合适的,只要是合适那一个孩子的,就是好的教育,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不是说教出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就可以拿那一套理论教出很多优秀的孩子。
说起这个我就想起了我小妹,小妹可以说是我带大了,从我上初中那会,大姑把一岁多的小妹带回家,只要我一有时间,就是我在带她,她也喜欢跟我玩。并不是想说是我在教她,我自己还是给孩子啦,怎么教她,我也不会教啊,我就会带她玩,小时候带她到处玩,现在也是带她到处玩。小时候,就带她玩我小时候玩过的那些优秀,有时候玩起来居然还觉得挺好玩的,玩过家家,玩跳房子,玩泥巴...........下河捉鱼,上山摘花,田里掏地瓜........这就是个野孩子又带出个野孩子的故事,惊险的小妹居然没被我带歪,现在居然还是三好学生一枚。
现在我也长大了,她也9岁了,但每次一回去还是喜欢找她玩,我们都长大之后,玩的应该高级了些吧,如果你是这样想的就错了,还是照样的玩过家家,玩泥巴,下河捉鱼,上山采花.........只是玩的内容升级了,以前玩过家家,都是模仿爸爸,模仿妈妈,模仿公主,现在玩过家家是模仿事件了,比如遇到危险你要怎么逃生,蛋炒饭要怎么炒才能炒的好吃,老师是怎么教课的等等,还记得上个月我们刚玩完模仿面试,她当考官我当面试人员,演完了又反过来我当考官她来面试,简直就是嬉笑百出。
然后山上摘花不只是摘花了,有时候会拿上画本把它画下来,有时候会拿它当话题来比赛遍故事,现在小妹就很喜欢写诗,有些句子也写的很美,有些也不是那么美,还有时候会把花花草草拿来做一些东西,做标本啊,做耳环啊,就做做花花草草,也是很开心的。
想到学习,我又想到了自己,有时候下班了要是几天不看看书,几天不听听课,几天不写写画画,我就会觉得很空虚,很空虚。但要是看书看久,听课听久了,写字写久了,我也会觉得很空虚,很空虚了,反正那两种感受都不好受,所以说,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但有时候玩耍的心理还是要克制一下了,怎么把握好那个度,就看当时的个人状态,实在是不想学,学不进去的时候就不要去学了,玩一玩,再来学,说不定还更有效了啦。
晚上吃太多怎么办,最近几个月,每天晚上海吃胡吃,再这么吃下去,感觉减肥就快离我不远了,每天晚上都是吃三个菜,吃两碗饭,然后还要吃水果,你没听错,这都是我一个人吃的。怎么克制,在线等,急啊
发现自己最近会刷朋友圈了,以前点进去,看一眼就好退出来,现在,能往下滑好几分钟。认真想一想,其实也就是一个内容合不合口味而已,以前的朋友圈,大多数都是一些广告,积攒的内容等等,让人看到就没有往下滑的欲望了。而现在的一些内容都很有看头,也因为是接触的越来越多的有趣的人,看他们分享生活点滴,艺术的欣赏,工作的探索之类的,很是动容,也很受鼓舞。
今天下午,打雷闪电下大雨,我还专挑这个时候去爬山,脑子有病吧,不是的,只是想出去看看雨而已,而姨妈家的后面就有一座小山,何不去山顶看雨,想来肯定不同。上山的很快乐,到了山顶就更快乐了,大雨,雷声,闪电,荒野,这多让人兴奋啊,看黑云慢慢碾压着城市,听大雨洗刷着那一草一木,也洗刷着我。上山的时候还想想着千万别被雷劈了啊,到了山顶玩雨,心都玩丢了,那里还能想着会不会被雷劈啊。回来的路上也很快乐,好久都没体验到的真实接触,之前的每次下雨都只能在办公室的窗里看着,现在虽然淋成了落鸡汤,但,也是一碗鲜活,香醇的“落鸡汤”
近几周一直在思考那个富人与渔人的故事,到底是享受眼前的平静和安宁和美,还是去追求某些事物之后再来享受美。我以前一直主张的是后者,结果被最近看的一本书打乱了,大意是说:眼前的美都看不到,又如何保证能看到眼后的美,让我烦躁几时啊。现被一位设计界的老前辈点醒,我的愚见是:眼前的美是真的美,值得认真对待,我们再追求生命高度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生命的宽度,至于眼后的美,那也是一种美,这两种美并没有什么冲突,只是美与美的界限不同,只要你选择了美,那么,美,就会带你找到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