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是通过装置或物理介质将能量储存起来以便需要是利用的技术,作为未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技术,储能产业在新能源并网、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家庭储能系统、无电地区供电工程以及未来能源安全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储能行业是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的行业。我国储能技术总体上已经 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碳中和”将给储能发展带来新机遇。2022年1月29日,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求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有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十四五”是贯彻落实“双碳”目标的战略关键期。“十四五”期间,更多储能项目有望落地,市场规模将在万亿元以上。长三角三省一市是能源消费和生产大省(市),储能行业需求大,发展前景向好。
储能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和化学储能。 “新能源+氢储能”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氢储是极具潜力的新型大规模储能技术。氢气的能量密度高,是其他化石燃料的3倍以上,运行维护成本低,可同时适用于极长或极短时间供电的能量储备,是少有的能储存上亿千瓦时以上的储能形式。
动力电池领域:中天科技
通信储能:占比46%;
电力储能:占比41%;
城市轨道交通、工业等储能:占比13%
通信储能:5G基站,单站功耗2700W左右;4G单站能耗780-930W。预计2020年至2022年,5G基站数量将大幅增长,预计到2025年,5G基站将达到800万个,实现全国范围内5G网络全覆盖。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公布2021年度我国装机规模排名前10位的储能技术提供商,排名第一的是宁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