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环扣记忆法。顾名思义,链式环扣法就是指在记忆大量资料的时候,运用链条环环相扣的原理,人为地让互不相关联的资料一环扣一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打造出一条拥有生动画面感的记忆链条,从而达到提高记忆力的目的。
右脑的记忆能力是左脑的100万倍。
锁链的时候资料与资料之间联结的部分越是夸张夸大、越是反逻辑越好。
链式串联记忆法的三个关键技巧
第一个技巧 五感并用
人天生就具备超强的记忆渠道——五大感官,也就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只要调动五大感官共同记忆资料,实现长期记忆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第二个技巧 组成故事
我们出生在“原始社会”的“夏”天,看到一群“商”人在吃“稀粥”(西周),从“春”天一直吃到“秋”天,最后受不了了就逃跑到了“战国”,遇到了一个叫“秦、汉”的人,他背着“三口锅”(三国),一共有“两斤”(两晋)重,他背着三口锅到了“南北朝”这个地方,“随”(隋)身还带了许多“糖”(唐),这些糖用“五个口袋十口锅”(五代十国)装着,他很喜欢跟人家“聊”(辽)天,聊得很高兴的时候,就把糖“白送”(北宋)给别人,但人家不要白送的,要用“金”子来交换,他就感叹这个糖怎么这么“难送”(南宋)出去,最后一打听,“原”(元)来人家是“明”朝的“清”官。
第三个技巧 复述还原
比如把数字转化成“月饼”“钥匙”“望远镜”“巴士”等事物的图像,这种转化叫作数字图码记忆。
另一种是把数据资料直接谐音转化,这种方法广泛运用在一些历史年代等短数据资料上,效果非常不错。
设立数字图码的四个关键法则:
第一个法则 外形看一看
看到数字“4”就联想到“帆船”,看到数字“11”联想到吃饭的“筷子”。
第二个法则 读音谐一谐
比如,听到“14”的数字组合就可以谐音到“钥匙”, “19”谐音成“药酒”, “28” 谐音成“恶霸”, “59” 谐音成“兀鹫”。
第三个法则 节日找一找
数字“61”就想到六一儿童节,数字“71”就想到七一建党节党的生日,数字“77”我们就会想到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第四个法则 字面想一想
比如,看到数字“5”就联想到“手掌”,因为手掌上有5个手指头;数字“12”就想到“闹钟、手表”,因为它们都有12个时间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