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最近的哪一天开始,总是有些闷闷不乐,精神萎靡。可能是从参加17届学哥学姐的欢送会开始。当老乡群里发通知的时候,我有些纠结要不要去。一方面我觉得这种大规模聚会有些浪费,因为参加的人还有外校的老乡,所以会办得比较体面,比较铺张。另一方面我又想起大一刚进校园的那段时间。我们从远隔千里之外,打车都要一万块的地方来到大东北。对于我而已,心里更多的是陌生的难过,而没有上大学的欣喜。记得入校第一天我就哭了,一切和想象中的那么不一样,也因为爸妈的离开。(这一搭以后再述)
到了军训,有一天中午从南院走回北院的途中,看到了一个贵州老乡领水处的横幅。我欣喜的挤了过去,有一个学长给我拿了瓶水,然后唠了几句贵州话,这样我就记住了那个学长。虽然这种形式,还是有一些不是贵州的去领到了水,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了心底的暖流。觉得自己不是孤单一人。进了老乡会群后,大一的我比较积极参加一些活动,虽然我是一个不喜社交喜欢独处,不喜热闹喜欢宁静的,但还是参加了好几次,第一次是北陵公园的游览,看看那个时候的自己,真是一言难尽。其次是老乡见面会,再然后是好几次的小聚会,也参加过几次外校的老乡迎新会,到后来的是15届老乡欢送会,这主要是由17届的学哥学姐组织,他们也是当届的老乡会“核心人员”,然后由我们18届的积极参与,准备节目。我们这个小组就准备了个小品,我的角色是一个老师,表演还算成功,我们几个后来又以一次火锅局结束。欢送会也还算成功,选出了下一届我们这届的老乡会会长和负责人。当然有一些积极参与的可能会有失落。被一个老乡误导,邀请参加欢送会的时候,由于群里名称,我以为一个学长是之前军训路上给我水的那个学长,直到老乡会表演节目时,那个学长说想认识一下我,这样我又意外中的认识了一个会弹唱的学长。
对我映象最深的,还是小规模聚会,我们在小餐馆,老板准备了一桌子黔味菜肴,我们把几个桌子拼成一个大桌,聊天喝酒做游戏,以便相互了解。我最是喜欢那对酷似姐妹花的学姐,她们亲切而热情,我当然就是很羡慕。时间一直向前走,从不停留,从不回头,直到参加了他们的欢送会,我的记忆才倒流回那段时光。我还是我,虽然新人换旧人,我去了也不认识几个,但想到大一的时候,我还是决定去了,比较是17届学哥学姐为我们举行的迎新会,所以我觉得该参加一下他们的欢送会,尽管存在感超低,那也没有关系了。结果还是那样,姐妹花学姐同款出席,17届老乡会的“核心人员”也参加了,但我在角落东看看西看看,我们那一届除了我好像也就是“核心人员”了。碰上面了和他们打了下招呼。然后和一个小学妹吃完饭,坐了一会儿,喝完两杯,看了一下,就悄悄回学校了。虽然这一次回来得早,但回来以后感觉还挺累,各种说不明白的情绪涌入心底。早早上了床,我翻看着老乡群的群相册,然后听着歌渐渐才睡着了……
第二天状态还是不佳,我又想去简爱家吃炸串和馄饨了。去了,啥也没吃就回寝室了。更加的失落,因为原先那个叔走了,虽然已经有些心里准备,但还是让人难过。自从那天晚上第一次去吃,后来的每一次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候,我总是会去吃。虽然五一之前,叔告诉我他五一后就转给他的亲戚做了,他要回家照顾老人。意外的是五一后去他还在,我心底默默开心,但也没有多问。还没过几天,那天下午我忙着去打疫苗,从那路过时,我看到他家的招牌换了,简爱换成了三分甜,我瞅了一眼屋内,叔还在呢,里边却也多了个小姐姐。排队等了好久才打完疫苗,我就匆匆忙忙去了图书馆。第二天还是第三天中午,我给叔发微信说:“叔,还是一样,一份馄饨一份肉夹馍夹青椒,你帮我做一下,放学去吃,看到就回我一下噢。”这个消息发出去了,这一次等了好久都没有回复了。因为下午有课,中午直接回了寝室,也没有去简爱,或是三分甜。直到后一天中午我去取快递,顺便走了过去,我看到门口放了一些花篮,上面写着开业大吉。是的,年轻人好像做什么都需要仪式感。我走了进去,首先瞟了一眼右边的冰柜,里面什么也没有了,好像就左上角放了几个柠檬,原来的各种炸串,各种丸子,香菜卷,豆皮卷,白菜卷,蘑菇卷,还有我总吃的叔自己包的馄饨都没有了……走进柜台,换人了,一个年轻的姐姐可能和她的丈夫,我对这菜单看了又看,没有了那些熟悉的菜名,没有了炸薯条、甘梅地瓜、炼乳小馒头、炭烧里脊和超大鸡排……然后我开口说,要个冰激凌吧,店主回答说“这个今天没有”我说:那要这个:五里春?(名字记不太清了)店主说:“这个是冷饮,今天都没有,那个机器还没弄好,明天就有了。”我说:“那好吧,明天再来吃。”我就抱着包裹悻悻然回寝室了……
人生底色是悲凉。这句话我不止说过一次又一次。从早就被告诉或被安慰: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相离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可我总还是害怕或讨厌离别,尤其是那种见面无期或未知的,总是会让人很低落。但总有些事来不及去告别,总有些人来不及说再见。那又能怎么样呢?唯有珍惜与接受,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