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及注释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循,沿。
汝:汝河,源出河南省。
坟:水涯,大堤。
条枚:山楸树。一说树干(枝曰条,干曰枚)。
君子:此指在外服役或为官的丈夫。
惄(nì):饥,一说忧愁。调(zhōu):又作“輖”,“朝”(鲁诗此处作“朝”字),早晨。调饥:早上挨饿。闻一多考证,此喻男女欢情未得满足。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肄(yì):树砍后再生的小枝。
遐:远。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鲂(fánɡ)鱼:鳊鱼。
赬(chēng):浅红色。古时认为,鱼劳则尾赤。
毁:火,齐人谓火为毁。如火焚一样。
孔:甚。
迩: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
直译
沿着汝河大堤,采伐枝条。见不到我的夫君,心忧如饥。
沿着汝河大堤,采伐小枝。终于见到我夫君,不再弃我远去。
鲂鱼尾巴赤红,王室事急如火。虽然事急,父母穷困奈何!
解读
《毛诗序》认为:“《汝坟》,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郑玄解释说,妇人接受文王教化,能够“厚事其君子”。《毛诗正义》进一步解释说,文王之化行于汝坟之国,妇人即心疼其丈夫辛苦,又以正义勉励其丈夫,要好好为王室做事,不可逃亡。
朱熹《诗集传》继续这个思路,认为此诗是妇人在服役的丈夫归来之际,高兴之余回顾往昔相思之苦而作。她的丈夫在做什么呢?是在周文王的治下,为商纣王做事。因为纣王无道,所以劳苦异常。而这位妻子则勉励丈夫,一定要好好服役,不要逃亡,以免父母担忧。朱熹称赞此诗:“有尊君亲上之意,而无情爱狭昵之私。”
下面是方玉润“打脸”时间。
方玉润质问:“妇人喜其夫归,与文王之化何舆?妇人被文王之化而后思其夫,岂不被文王之化即不思其夫耶?如此说诗,能无令人疑义?”他批评学究家说诗:“必先有一付宽大帽子压倒众人,然后独申己见。”
方玉润认为,此诗的父母指的是周文王,说商纣王无道,民间劳役众多,苦不堪言,所以最后说“父母孔迩”,意思是将要投奔周文王。
这样的解释,似乎也有些穿凿。现在通常理解,就是描述一位丈夫外出服役的妇人,独自在家的时候辛苦持家,要亲自到河边去砍柴;等到丈夫回来,非常欢喜,盼望再也不离开。但是,时局动荡,王室事务繁多,还将不得不离家。妇人担心不已,因为还有年老的父母在家需要赡养。
闻一多先生《诗经通义》对此诗的考证比较有意思,他认为古时称“性的行为曰食”,性欲未满足的状态就是“饥”,所谓“调饥”指的是性欲的不满。而提到的鱼,闻一多先生考证,野蛮民族往往以鱼作为性的象征,《国风》中的鱼,多是两性间互相称对方的暗语,并非实指鱼。
这样解释,则《汝坟》一诗,不仅表达了久别胜新婚的伉俪情深,而且充满了鱼水之欢的暗示,实是一首颇具香艳气息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