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去核导师一马玉凤分享(第6讲)
亲爱的依然老师和群里的所有甜面团们,大家晚上好,非常感恩大家在周六的晚上这样一个轻松美好的,休息日的晚上,我们一起相聚在空中课堂,共同学习,一起成长,非常感恩与大家的这份相遇。
我今天晚上分享的主题是与孩子共情。
前几天,我们听了很多位智慧妈妈的分享,像佳怡姐姐分享的时候就提到,她是用无条件的爱来接纳孩子,佳怡姐姐的孩子小的时候,在我们眼里,我们可能认为这个孩子学习太磨叽了,干什么慢吞吞的,如果我们碰到了这样一个孩子,可能我们做妈妈的都会急死了,我们可能会跟在孩子后面不停的催,催催。因为我们可能真的没有办法允许孩子每天作业,可能写到晚上12点之后,但是佳怡姐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全程的耐心的陪伴。
真的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一样,他给到了孩子足够的理解、接纳和尊重。那现在这个在别人眼里可能是问题的孩子,现在已经顺利的考上了研究生。
子轩在分享的时候也提到,他的女儿高三的时候出现了厌学情绪,那子轩将注意力从孩子的身上收回来,他不再自以为是的去要求去控制孩子,不再以自己的标准来塑造孩子,开始(专注自己的学习成长),从而用自己的改变来影响孩子。所以孩子上了大学之后,也是一路一路开挂,能量爆棚的状态。
佳玉在之前也多次分享过,她的女儿曾经也是不想回学校,不想上学,那佳玉通过学习之后开始改自己,把自己对女儿的担心、焦虑和恐惧全部收回来,她去提升自己的认知,然后一方面在心里去足够的去接纳,去理解孩子,去尊重孩子,那现在不仅是母子关系更为融洽,而且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
那以上这几位智慧的妈妈都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看见孩子与孩子共情,所谓共情,说白一点就是同理心,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对方的感受,去换位思考,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去尊重、接纳、理解。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他的感受,不管是喜怒哀乐都能被父母理解和接纳,父母随时都可以跟他共情的话,那孩子的内心将会是轻松愉悦的。
像碧霞之前分享的时候也说到,孩子放学她去接孩子的时候,她在门校门口等孩子,孩子远远的走过来,她通过观察就能感觉到孩子今天在学校里过的是否开心,如果孩子过的开心,那我们,那么我们就,那么他就去跟孩子去共享孩子的那份喜悦。如果孩子在学校里有不开心的事,那么他就去理解,去接纳,去感受孩子的那份不开心的感受。
所以,碧霞家的孩子[只要有一点情绪,随时都会被妈妈看到,都会被妈妈感同身受[流泪],所以这样的孩子,他的内心里就不会有负面情绪垃圾的一个堆积](思:这就是滋养),所以他的内心里就会一直保持一种清清亮亮的状态,所以他的内心也会是轻松轻盈的。所以,这样的孩子,他才有能力去专注在他的学习上。
父母能及时的跟孩子共情是有很多好处的,①首先就是孩子的内心就会是轻松的,他不不需要[单独去承担]一些情绪,所以他的内心就不再内耗,不再对抗,那么他在学习方面也会有了内驱力,可以更专注的去学习。②其次,这样的孩子情商也会比较高,因为。父母对他是换位思考,能够理解他的感受,那么孩子在耳濡目染当中,他也会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所以这样的孩子,他一般都不会说是无理取闹,会更体贴家长,更理解家长。
③还有被父母共情的孩子,他的性格会比较好,一般的会[更懂得感恩],不会出现[偏激的心理],他的内心会更宽容,他[更能够去包容他人]。还有最重要的一点,④就是可以拉近父母跟孩子之间的距离,让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更加的和睦融洽。
🦄那共情的反面,就是情感忽视🦄,所谓情感忽视,就是看不到孩子他的情绪感受,不能同理到孩子的心,[不能跟孩子在情感上有连接]。可能你在生活当中,你也把孩子照顾的很好,一日三餐,日常起居,孩子的(物质需求你也都能满足),你(也经常会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是(即便是这样,你也有可能会对孩子情感忽视。
那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什么是情感忽视?比如说一家三口周末了,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去海边玩耍,孩子跟爸爸一起在海边玩沙子,那妈妈在一边看书,这样子很温馨的一幅画面。玩了一会之后,这时候妈妈就[朝孩子大喊,说你已经玩了很久了,现在要过来读书了,那爸爸只是周末休息一下,他也不可能一直陪着你的,你的读书时间到了,过来读书]就是。妈妈对孩子说了这样一番话。
那这个时候,爸爸也什么话都没说,那孩子可能就起身,就朝妈妈身边走,去去跟妈妈一起去读书去了,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孩子在玩沙子的时候,他是玩的(很开心的),玩的很高兴的,妈妈突然就把孩子(中断了),而且(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而爸爸,同样也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这个时候就是父母都是对孩子的一种情感忽视。]
如果妈妈能给孩子讲,就是说,🦄(我看到你玩的很开心,不想让你停下来,但是没办法,咱们学习的时间到了,我们要学习了,如果妈妈这样说一下的话,(其实妈妈就照顾到了孩子的情绪,就照顾到了孩子的感受,因为他,他理解了,孩子这个时候是玩的很开心,不希望停下来的。[如果,妈妈这样说。就是对孩子的一个情感的一个照顾,🦄如果爸爸说,哎呀我们玩的太开心了,真是不想停下来,但是没办法,你读书的时间到了,或者你先去读书,这样也是对孩子情感上的一个照顾]。
情感忽视,看起来可能会很小,就像这个孩子,他只是玩的很开心,不想马上就读书,只是有点失望而已,可能往往都不会被父母察觉。①但是被情感忽视的孩子在长大了以后,他们往往都会不快乐,甚至会有抑郁的倾向。
②自我价值感会低,(分辨不出来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会(经常生自己的气),可能会比较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或者是(害怕与别人亲近)。
③长期被父母情感忽视的孩子,可能也会引发身体上的一个疾病。(我:高中毕业时,我焦虑,抑郁心理倾向到了一个点,身体也小肠火,鼻炎是在快高考时做了手术,轻多了,妈认为我“病”,邪病带我去看并烧香破邪)。
因为我就是被父母情感忽视的,所以上面的这些症状我全部都有,不过可喜的是什么?就是不管我们童年的时候被父母怎么样对待,我们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习可以进行修复和弥补的,去改变我们对过去的一个感受的🦄
当然,我们不是回头再去指责父母会批评父母,会让父母再给我们做些什么。当然不是,我们{只是在内在去进行一个情绪的释放,或者进行一个个案的一个处理,在我们的内在进行一个和解,然后让这件事情过去。}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被情感忽视了之后,我就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在孩子身上所以跟随老师学习,然后就开始去发现孩子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的去满足他的心理需求,去感受他的感受,去跟孩子共情。
那我总结了一下,跟孩子共情一共有四个步骤,第一步就是换位思考,因为我们只有换位思考,去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去感受一下,我们才能了解对方的意思,我们才能知道对方的感受。
相信上面这个图大家可能都看过,所以他们两个人谁都没有错,只是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而已。就像子轩分享的时候,他说到,就是后来当他学习成长了之后,他再回头看女儿当时厌学时候的那个表现,他突然感觉到孩子当时的那个表现是最恰当的一个回应)。那为什么他能够有这样的这样的理解,这样的感受?就是因为他学习成长了之后,他能站在女儿的角度去理解,去思考了,所以他那个时候就能给(女儿当时的那种表现感同身受了)。
那共情的第二步就是感同身受。刚才也说了一点,就是当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我们走出来自己的那个模式的时候,我们走到他人的那个体验当中的时候,我们就能感受到他人所感受到的,所以这就是感同身受。
那第三步就是积极回应,当我们能够理解对方的行为,当我们能够感受对方的感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个积极的回应,就是通过我们的语言行为,就是把❄️✨️我们感受到的一个感受去告诉对方✨️❄️,去去告诉孩子。就是让孩子感觉到他是被理解,他是被接纳的,他不是孤独的,把我们的感受告诉给孩子,这是很重要的,这样会一下拉近孩子跟我们的距离。
那第四步就是积极的引导,就是我孩子跟我们的关系走近了的时候,我们说的话孩子就愿意听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个正向的引导,当然这个也需要我们父母的智慧。
我举个例子说一下我和儿子之间的发生的一个事情,就是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那我们一家三口,都回了我妈妈家里,大约是腊月23那一天,孩子突然很兴奋的告诉我[呲牙],妈妈妈妈,我的同学张恒瑞,他就在徐州,离我好近,我想让他来来,我们来我这里玩可以吗?
我说一下当时的那个情况,就是我家孩子,因为他在山东上学,他的同学都是全国各地的,他这个同学,在徐州,其实徐州离我妈妈家,大约只有50公里,就这个距离,对孩子来说已经非常非常近了,没想到哎呀,同学就在这么近的距离,孩子是很兴奋的,然后他可能就对这个同学发出一个邀请,让同学就想让同学来我们家,然后。他就这样问我可不可以把同学叫来,来来来姥姥家里跟他一起玩,但是,老家那个时候当时刚下过雨,然后地上,那个路上都结冰了,然后车开在上面的时候就会打滑,那一天就是很多的交通事故发生,所以路上开车很不安全。
孩子跟我说的时候,家里人都在,就是我还在思考怎么去回应孩子的时候,我还没有来得及去回应孩子的时候,就是我们家人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说开了。首先是孩子的小舅,孩子的小舅就说不要让人过来,那个路上结冰很,路上那个很滑的车不好开,今天早晨南面公路上已经发生了几起交通事故了。
大过年的,说是,人家父母肯定也不放心孩子来这里,这是小舅这样说,就直接把孩子的这个这个想法给拒绝了,要求给拒绝了。然后我妈妈,就在旁边犯愁,我妈妈就说让你同学来,咱们怎么怎么吃,怎么做饭给人吃,因为当时我妈妈她感染新冠还没好,那两天在家,就是我跟我老公做饭。我俩的那个厨艺确实不咋地,自己一家人凑合着吃还行,你说招待客人的话,肯定我妈就犯愁了。我妈就觉得,哎呀,来了之后怎么招待人家?我妈就在那里犯愁,然后孩子的爸爸就说,姥姥家没有地方住。
所以你看他们三个人的反应都是直接拒绝孩子的这样一个请求。我这时候我就注意到孩子就开始想生气了,就很很不高兴了,那个表情就开始起变化了,我预感到孩子要生气,我就一边给他们使眼色,让他们停下来,不要再继续的拒绝孩子了。我一边回应孩子的爸爸刚刚说的话,因为孩子爸爸说,姥姥家没地方住。我说后面小舅的家里可以住,因为他那个房子闲着,来十个八个人的也能住下。
孩子看到我这样说,直接就问我妈妈可以吗?可能孩子太希望大家满足他的这样一个要求了,我就说,可以,你小舅那个院子空着,多少人都可以住下。我说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同学离你那么近,这几上学这几年来第一次遇到这个同学,离你这么近,你是不是很开心很兴奋,太想,让同学来家里玩了对?孩子就说,是的。
孩子就接着说,之前就想去一个同学家,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没去成。
所以我就知道,你看孩子就是特别想让同学来家里玩的这种感受,因为他在学校里,跟同学玩的再好,都没有私下,跟同学见过面,因为跟同学一直都是在学校里,校外,大家没有相处过,所以孩子就特别想,在家里,在学校以外的地方,能跟同学在一起,他[这种这种经验、可能会让他在回到学校的时候,会可能会感觉很自豪的,所以孩子[就有内在的这样一个心理需求]。
所以我就把我感受到的,我就表达给了孩子,孩子就非常的开心,就觉得妈妈,能够理解他孩子的这个,我就看他要生气的那个情绪,就渐渐的,消散了,但是他还有个担心,就是那姥姥说那做饭怎么办,(我说没关系,反正这过年这几天大家啥事儿都没有,就是在家里做吃的。我说,我跟你爸爸,我们,尽量的好好做饭。我说,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们就在家里招待你的同学,如果你觉得我们的厨艺不行,我说你可以带你同学去镇上你大舅的饭店里,去大舅的饭店里招待你同学,你多有面子。
我还说,我说可以让爸爸给你当司机,白天,就送你们去大舅的饭店,在那里吃饭,晚上就接你们回来,来小舅家里睡觉。我说这样可以吗?孩子就瞬间就开心起来,非常高兴。
🦄在当时那个情况下,他的同学能不能来,可能都[不是最主要的],孩子[最主要的是他的需求被看见,被满足,他的感受被认可,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我想:孩子可能同学不本失落,但最大的失落是不被父母理解看见,认真对待,)果然,孩子在跟他同学联系的时候,同学说再等等,再考虑考虑,他家里还有什么事情
因为我内心里也很清楚,即便答应让他的同学过来,他的同学大概率也不会过来,因为别别人的家人应该也不会放心。毕竟孩子刚刚刚放假才几天,才分开才几天,所以一个是过来的路上不方便,另外一个家人也不放心,而且当时还有疫情。所以我就想,即便是答应答应了孩子,对方也不可能来,为什么我们还要去拒绝孩子,为什么我们还不去理解孩子的感受?(我想:既使來了好好招得就是了,这件事看出玉凤无恐惧到难以想象,心量大了)
我在答应了孩子之后,我们就开始做这样的准备,然后我就说,今天去买菜,再多买几样菜,再买点孩子爱吃的菜,[就是我让孩子看到我们一家人都同意让他的同学过来,而且都在做准备。那两天,就不停的问孩子,你同学来不来,孩子孩子说还不一定,然后到后来说不来了,就是同学不来了。(想:就是让孩子知道爸妈对这件事的重视,对他的重视
等到孩子腊月27那天,他跟他爸爸一起去爷爷家过年的时候,[临走的时候还在提醒孩子,我说你要跟你的同学说一下,你今天不在姥姥家了,你去你爷爷家了,不然你同学过来的话,你不在家,你要,你要告诉你,你的同学]就是让孩子处处感受到孩子说的这件事情,我们非常的重视,所以这件事情就平稳的过去了。
我发现这个做法刚刚好符合老师上周讲的,懂孩子的父母要做到的三个基本核心,了解需求,尊重规律,自我退后,①就是了解到孩子这样的一个需求,想让同学来②尊重规律,就是孩子大了,他有他自己的主见,有他自己的主张,有他自己的想法了,我们必须去尊重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③那自我退后,站好序位,就是,❄️✨️我们只做我们能做的✨️❄️,你可以邀请同学来,我们就只管招待就好了,所以刚好符合了这三个核心。
[当孩子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被父母共情的时候,孩子的内在情绪是平和的,他在心理上跟父母的距离是近的。
通过跟随老师一直以来的学习,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来,就是智慧父母,他必须做到的几点就是,第一个跟孩子有情感的链接,就是这样的话,孩子的感受你是能感受到的,孩子的内心就(不会是孤独的),他不会感觉他的想法、感受都是他(一个人在背),他就会觉得他的(需求感受),父母都(能看见理解),(所有的事情背后)都有父母(一同在陪着)他(一起在面对),所以这是跟孩子的一个情感链接。
第二点就是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孩子虽然是(经由我们而来),但是他(不属于我们),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有(他自己的体验),我们只做好,我们(只做好父母该做的),我们给到孩子{足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就好了,因为孩子他不是我们的一个延伸,不是,孩子[不需要去去达成父母的一个要求,去完成父母的目标。
第三一点就是会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就是当孩子在情感上需要我们同理,需要我们共情的时候,我们能给到孩子合适的情感的一个需求,当做到这些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老师所讲的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出会与世界相处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会被父母正确对待,会被父母温柔对待,哪怕是孩子起了情绪,哪怕是孩子做错了事,父母依然心平气和的理解接纳,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
老师前两天也讲到,我们做父母的都非常的爱孩子,但是孩子却感受不到。我们爱的原因是什么?就是父母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在考虑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需求,总是在证明自己,而不是去呈现孩子的价值,去感受孩子的感受。(想:我行你不行
关系是教育的基础,(想:公公老公前几年对抗时,他说什么老公就反着来,公公也从来都是挑剔、评判,)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我们跟孩子之间的关系是温暖的,是积极的,是融洽的,那么即使再大的困难,我们都可以克服。
✨️✨️✨️孩子只有在内心里跟父母有了连接,有父母做自己坚强的后盾,孩子才会更有底气,更有勇气,孩子的内心才会更有力量,更丰盈,孩子的未来才会是光明美好。
✨️✨️✨️有一句話說,這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爲了團聚,唯有父母的愛是指向分離。所以,(讓孩子情緒平和),讓孩子(會與世界相處1,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学会与孩子共情,学会无条件的爱,我们大家一起加油,感恩大家的聆听,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