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如何培养孩子的品格?学龄前如何教孩子识字?如何教孩子学语文、学数学?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少看电视?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教育学者,教育硕士,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曾在一线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现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及写作。
书中案例的主角,正是作者尹建莉品学兼优的女儿圆圆。从一岁前阅读识字,到上学后两次跳级,到16岁参加高考,考入清华大学,圆圆的成长轨迹,给我们展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简单又实用的操作方法。
这本书总共七个章节,主要讲述如何爱,如何学,如何教三大问题。
首先,我们来讲讲第一个问题:如何爱。
如何爱,家长应该如何爱孩子,每个家长都爱孩子,但是爱的质量有高低,本书作者尹建莉首先提出了家长要提高对孩子爱的质量,这是家庭教育中很关键的问题。
孩子生病了,家长都知道带他们去打针,这是爱孩子的本能。但是,很多家长会让孩子独自去承受对打针的恐惧。而尹建莉却是事先告知圆圆,打针有些疼,疼一下就过去了,要是实在忍不住,可以哭出来。
这样感同身受的爱,就是高质量的爱。面对困难,或者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需要我们大人有智慧去给孩子提前做思想工作,告知孩子要勇敢面对。
孩子成长中难免磕磕碰碰的,有些家长,尤其是老人家,可能会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或者为转移孩子注意力而责怪磕碰物体,甚至教孩子还手打那个物体,让孩子站在“对方”对立面。最佳的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是先安慰孩子不哭,亲亲或吹吹孩子碰疼的地方,然后告诉孩子“对方”也受疼了。例如,圆圆小时候给小板凳碰疼了,妈妈会跟她说给小板凳揉揉疼。教小孩有意识的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合作解决,而不是单方去责怪对方。
孩子常常会醉心于一些事情,在生活中犯傻,这时,有些家长会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而尹建莉则很有爱心地说孩子“像牛顿一样”,通过让孩子知道天才牛顿也会犯傻的故事,既表达了理解孩子的立场,也善意地做了教育批评。这是何等高明的爱。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第二个问题:如何学。
如何学,即家长如何能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如何教学龄前孩子识字?不少家长都会给孩子买认字卡片教孩子认字。而尹建莉很注重把识字融入认读中。早期主要是家长朗读,一字一字指着读,一个读物反复读给孩子听。作者还把认字融入生活中,在公共场所,给孩子指认路牌和标识。日复一日,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会认得很多字,还会背诵出来。
家长应该如何教孩子认数字,学数学?尹建莉讲述了一个很经典的数学启蒙游戏,就是“开小卖部”。家长要无声无息地融入游戏中,不要让孩子觉察到你的用意和目的。在一次次的游戏中,孩子和家长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还可以调换角色。圆圆就是在这样有意义的游戏中学会加减乘除以及各种应用题解题技巧的。
那么我们的大语文,尹建莉是怎样教自己的孩子的呢?尹建莉说,学习语文,不只是学习语文课文,她强调课外阅读很重要,家长要懂得“诱惑”孩子阅读,引起阅读的兴趣。大量阅读是一个“魔杖”,被“魔杖”击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写起作文妙笔生花。尹建莉女儿圆圆,五岁半就会自己阅读绘本,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读长篇大部头。尹建莉还给我们详尽地解说什么是好阅读,什么是坏阅读。
尹建莉主张用古诗滋润孩子,圆圆从小开始朗读背诵古诗。她说,孩子的诗情和文才,要从小培养,长大了作文才会写得好,有诗情画意的艺术感。
尹建莉给妈妈们的建议是,小学阶段,妈妈先是少讲多读,培养孩子读诗的兴趣。到中学时古诗难度加大,背诵有困难,妈妈可以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引导孩子分段背诵。
尹建莉说圆圆写作文从来不用大人担心,前期有了大量的阅读输入和古诗词滋润,到了后期写作实战的时候,尹建莉使出了独到的法宝,就是鼓励孩子诚实写作,写作要投入真情实感,要说真话,不受条条框框约束,而要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尹建莉说从小就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教育中,可是又说她“不陪”孩子写作业,那她是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呢?尹建莉说,陪孩子做作业,会给孩子压力和依赖,只有不陪孩子写作业,孩子才会有主动感和成就感。
我们很多家长都误以为陪孩子写作业就是陪伴,事实上不是。大人陪着孩子写作业并没有好处,会让孩子有压力,大人也会忍不住唠叨,甚至抓狂。就像这两年朋友圈的热题,有人因为陪孩子写作业而犯病住院,有人戏称“不写作业母慈子孝,陪写作业鸡飞狗跳”。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用逆向思维,有时可以罚孩子不做作业。就像尹建莉举例讲的一个故事,三个年轻人提垃圾桶作乐,一个老太太机智地阻止了他们的行为。
尹建莉还提出要想培养孩子用功学习的意识,就不要要求孩子“刻苦努力”,不要强化学习苦,不要求孩子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不讨孩子欢心。要想办法让孩子对学习不反感,要有智慧、有兴趣、有毅力去坚持学习。
现在,我们来讲讲第三个问题:如何教。
如何教,即家长要如何有智慧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品行端正,自立自强。尹建莉认为,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行为品行端正,善良有爱,他就会在这方面成长为有自我肯定的意识,品行就会健康发展。
比如,关于儿童性教育,尹建莉提出了不要把性教育做成性启蒙。当小孩子问及自己怎么来的,男女性别差异等问题,家长要有智慧去做简单扼要的回答,不给孩子想象的空间,迅速机智地转移话题,让孩子转移注意力。
实事求是的态度很珍贵,尹建莉认为孩子天生不会撒谎,多是模仿大人的,或是迫于压力的。要孩子不撒谎,改变大人的教育方式。
家长要有智慧给孩子一个有爱的家庭,营造一个五星级酒店一样的幸福家庭,大人要争吵辩论时,要避开孩子,不要给孩子心理冲击。
关于陪孩子,我们都知道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但是怎样陪伴才是有效的呢?,尹建莉认为自己不带孩子是渎职,坚持亲自带孩子,见证孩子成长。即使工作调动,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绝不把孩子送回老家给老人带,也不甩手交给保姆,坚持每天都陪孩子阅读,游戏,学习。时下,农村有留守儿童,城市有“寄养儿童”,我们一些家长可以适当参考作者的做法,争取给孩子多一分陪伴。
家长要有智慧给孩子赞赏和肯定,尹建莉的做法是,记功不记过,在“记功簿”画小红花,记录园园受表扬的事件,从不记录考试成绩。
“不管”是最好的“管”,家长也可以学着做“听话”的父母,不做穿西装的野人,不打骂孩子。
家长要有智慧避免走入教育误区。尹建莉说到孩子一幅“河流可以是粉色的”画作,被老师否定了。尹建莉想尽办法给孩子体验河流应该画出什么颜色,让孩子不要给条条框框限制了想象力,重获自信心。
有些孩子沉迷电脑游戏,尹建莉说那不是电脑游戏的错,家长要有智慧区分浓厚兴趣和病态成瘾,不因噎废食。初中时圆圆一直玩单机游戏,还是家长给买回来的游戏设备。到了初三,学业紧张了,就不玩了。
就如何帮助孩子解决网瘾问题,尹建莉独具匠心地提出四点建议:第一,端正态度;第二,丰富课外阅读;第三,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第四,运用逆向思维的小技巧。
关于看电视问题,不少家长都感到头痛。尹建莉却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既不影响写作业和课外技能提升的时间,也不错过喜欢的电视节目。有些电视节目,家长还可以陪孩子一起看。
最后,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本书给大家带来的启发和帮助。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体现了尹建莉对孩子有心无痕教育的美妙境界。关于一些实操技巧问题,她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不要简单模仿,要家长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辩证参考,尤其是不要让孩子觉察你的目的。刻意练习,但无意植入,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人非圣贤,在进入父母角色后,不少人都会在孩子教育教养方面走弯路。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实用的家教工具书,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大家可以参考其中的做法和建议,自查自己对孩子的教养中存在哪些问题,进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相信一定会对你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