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任正非内部讲话》第二章“华为的魂,以奋斗者为本”,我最大的感受是:华为能走到今天,靠的绝不是运气,而是把 “奋斗者” 这三个字刻进了骨子里。这一章让我明白,华为的 “魂” 其实很简单 —— 就是让每个努力付出的人都得到应有的回报,让奋斗者不吃亏。
“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报。”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戳中了很多职场人的心声。任正非不仅这么说,更用制度来保障。他推出的回溯激励计划,专门给那些过去做出贡献却没得到足够回报的团队和个人补发奖金,甚至修改当年的绩效。华为真正做到了 “不忘记英雄”,这种对奋斗者的尊重,才是最能凝聚人心的力量。
以前我总以为“奋斗者” 就是拼命加班、牺牲健康的人,但这一章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任正非说:“在华为,一丝不苟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就是英雄行为,就是雷锋精神。” 原来奋斗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伟大。就像书中提到的孟加拉国促销员 Robin,在大家对华为产品产生疑虑时,他不厌其烦地向每位顾客解释,最终每月卖出 100 多部手机。这种在自己岗位上坚持到底的人,正是华为最需要的奋斗者。
“人力资本增值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 的理念体现出了华为对于人才的重视。任正非在公司困难时期,让孙亚芳去培训员工,因为他知道,培养人才比眼前的利润更重要。华为不因为重短期业绩,而忽视了对员工成长的投入。华为的做法告诉我们,把钱花在人身上,让奋斗者不断成长,公司才能真正做强做大。
任正非说:“市场困难的状况是最能锻炼人与提高人的技能的历史时刻。” 他不把困难当负担,反而当成培养奋斗者的机会。这种在逆境中依然坚持重视奋斗者的文化,让华为每次都能渡过难关。职场中难免遇到挫折,真正的奋斗者不是从不失败,而是在困难中依然能坚守岗位、创造价值的人。
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年,刘院就提出了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自己也有幸当选过公司的“奋斗者”,在没有读这一章节的时候,对奋斗者的理解并没有那么深刻,读完后我在反思,对比华为的奋斗者,我的差距还很大,这些年是否在岗位上做到了一丝不苟?是否珍惜公司提供的成长机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如何去践行一名奋斗者?这一章,也让我明白华为什么能够成长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为什么在企业困难的时期总是能够拥有强悍的凝聚力。“以奋斗者为本” 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它定义了什么是奋斗者,建立了不让奋斗者吃亏的机制,更创造了让奋斗者成长的环境。这种把奋斗者放在首位的文化,才是华为真正的 “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