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己过恶人少
文/石岩磊
描写他人心思的成语很多,但大部分含有贬义,如: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不古、人心叵测、人心隔肚皮、人心险恶等等,我们在别人眼里同样是别人,为何大家都转着圈地视对方不怀好意呢?
许多人或许有过如此类似的体验,就是对人九分好,也难以令人记忆深刻,但只要有一分让他不满意,便能认为你是十足的坏蛋。对一个人的不悦很容易燃起像炮仗炸响般的怒气,而记取他人的好意却需水滴石穿的积累,以及不断加大剂量的刺激,这种有侧重的选择记忆的确使人匪夷所思。
我们仔细揣摩后不难发现,是私心给观察他人的目光罩上了变色镜,叫人常常特别关注别人的短处,而忽略了那些温婉的善意。私利的最大特点是排他性,私心重的人往往会把事物划分为泾渭分明的好和坏两类,利己的部分搁在近处,对自己不利的则踢出老远,还不停地剔除有疑似的对象,最后剩下的纯粹精华就会少之又少,世上的好人便凤毛麟角了。
私心杂念并非洪水猛兽,它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也是创造财富的不竭动力,更是点燃勇往直前激情的火柴,过度抑制私欲的结果即会走入大公无公的尴尬境地,适当地提起私利的闸门可使社会发展滚滚向前,但如果不对自私自利加以约束,人们就会被物欲横流的滔天巨浪淹没,在苦苦挣扎中溺水窒息。
捋出问题的症结容易,难的是找到避免总看人短的解药,也许常思己过才是根治“世上好人少”偏见的灵丹妙药。只要眼睛向内努力审视自己的过失,人们便会如欣赏皮影戏般清晰地看到他人的精彩,照见情深意切的真诚,挣脱人人自危的怪圈。慧眼看透的是沧桑,而善心体悟到的是慈悲,人们在三省吾身的内观中,会发现周围许多感人至深的善意,心目里的好人即会越聚越多。
看来不是善人难觅,而是善念没起,不是人心难测,而是准绳不正,一念一菩提,源于内心的清净呀。好人常会遇到善者,并非世界变了,只是他们调整了观察他人的角度,而且善意是会传染并被正向反馈的,你在感念别人的好时,他人真的会收起自卫的本能锋芒,将温馨的暖流倾注出来,让大家一起沐浴在漂满花瓣的溪流中。
201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