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1日,有幸参加福建省“十三五”高中名校长后备人选培养,培训由北师大承担,地点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特别申明,只是名校长后备人选培训,培训结束后,能否修成名校长这一正果,还要考核!遇见北京,遇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遇见专家同仁,遇见学校课堂,遇见柳絮飞杨,一切都那么美好!
福建四月芳菲尽,京城海棠始盛开,四月的北京,想象中的沙尘暴了无踪影,却遇见了‘’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真实盛景,生活呀,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一天(4月16日)
4月16日聆听了杜绍基先生的讲座《领导力之旅——冰山下的领导力修炼》,杜先生是彼得•德鲁克管理学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课堂上学员们被杜先生独特的魅力所“圈粉”,实实在在“脑补”了一回“领导力”。在深度互动的课堂上,杜先生频频“抛题发难”,援引的案例激起共鸣,讨论的问题发人深省,学员思维交互碰撞,课堂智慧创生齐放。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如下几个片段:
1.印度小学生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对领导者和领导力的深度思考。
2.斯佩尔曼、东布罗夫斯基、赫塞尔宾、斯隆、马歇尔将军五位杰出管理领导者的案例视频分析直击领导力的核心要素。红衣主教斯佩尔曼的“时间管理”、“工作标准”、“要事优先”、“亲自去做”,《法兰克福晚报》总编辑东布罗夫斯基的“赋予每个人很大的责任”、“关注绩效不断总结反思”、管理界的“贵妇人”女童子军CEO赫赛尔宾的“明确方向”、 “ 重建组织”、“把握机遇”,通用汽车总裁斯隆的“组织团队”、“鼓励异议”,还有美国海陆空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因材施任”等管理精髓,深深印在脑海中。
3.麦当劳的使命陈述和逆向假设让我们在思维对话中审视学校当下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4.美国11岁男孩因剃光头陪伴癌症祖父遭同学排挤,校长Tim Hadley向同学解释男孩为何剃光头并要求男孩为自己剃光头力挺男孩进而教育影响改变同学的视频触及心灵令人泪目。
5.录像”露西一天的工作”让人在捧腹中警醒应如何避免负激励;老人与小孩的案例在会心一笑中激发我们反观激励的原动力。
6.美国业内盈利能力最强的航空公司-西南航空公司乘务用说唱做安全提示的教学短片发人深思企业文化与员工的成就感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今天学习了许多德鲁克领导力的观点,其中触动我的一句话是“只有在人们有自由选择不追随你,但他们仍然选择以你为领导的时候,你才是真正意义上额领导”“不要把员工看作成本,而是资产”。“不要害怕你的下属能力出众或者能力比你强,怕的是你缺乏领导力 ”
第二天(4月17日)
上午刘坚院长《追问: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报告,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新时代的教育使命是什么?刘院长从背景入手,提出了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问题,揭示了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我们从过去讲推进素质教育,到发展素质教育的转变,意味着要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要发挥我们基础教育过去的优势,也要认识到我们的不足和缺点,关注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避免落入学业过剩的陷阱。刘院长在报告中还引导我们要善于挖掘数据,运用数据研究和发现。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已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人的优势,避免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命运,教师和学生一起,都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刘院长讲座让人回味无穷,对厘清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方向有特别帮助:
1.当下基础教育最大的矛盾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现在学业过剩陷阱正在发生,显性表现在通过死记硬背为特征的教学方式,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
2.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人机结合是智能时代最普遍形式,发展趋势远超预期,人工智能取代教师成为可能,取代人类智能,改变人的思维趋势不可逆转。
3.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应该研究全球普遍关注的核心素养,不主张使用学科核心素养,避免核心素养人为割裂.。
4.数据驱动教育改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
下午柳夕浪主任的讲座《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要点及动态分析》,我们了解了教育高层对我国教育现状的分析和政策制定意图,让我们有机会站在高处审视我国的一些教育改革,感触颇深。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次变革,面对新高考,每一个教育人要拒绝“平庸的恶”现象发生,要主动自我挑战,主动走出成长舒适区;综合素质评价是解开中国应试教育死结的关键性制度设计,有助于培养真正的人。
第三天(4月18日)
4月18日,我们饶有兴趣地参观考察了民办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和公办学校北京六十五中学,北京两所性质不同的学校却有共同的特色------文化立校的办学思想!
一、教育浸润生命
走进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教育浸润生命”这几个大字展现在校园最显眼的位置!通过井校长的介绍、参观、校本课程、听课以及欣赏学生合唱团的演唱等,我们对“浸润生命”也有了初步认识!
二、“和”文化指引学校发展
地处皇城根儿的北京六十五中,在北京众多的名校中是不起眼的,学校的硬件设施基本样样齐全,配置颇高端的3D打印、实验室、标本室、科技室等等令人羡慕。但印象最深刻的其“和”文化!六十五中把“和”文化作为学校之魂。无论是干部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都需要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和”文化的引领下,让学校更加开放包容,国际化、现代化的办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我的思考1.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全体师生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环境风貌的总和,是学校品牌的灵魂和独特标志。校长最大的任务就是致力于打造学校文化,就是要让校园土壤更加肥沃,让学校每一个人都能开出最美的花朵,结出最丰硕的果实。
2.我们对近距离考察京城学校,了解教育改革风向标充满期待。亚太实验学校“教育浸润生命”课程体系内涵非常丰富,尤其是打破十二年学制,探索完善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机制,基础教育一体化是大趋势!这无疑增加了我们打造宁化基础教育一体化教育品牌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3.亚太实验学校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确立了自成一体的校本培训体系。实施的分级分层推门听课制度很值得借鉴:学校管理团队听课侧重于综合管理,对班级卫生、课堂反映、设施设备维护等各方面都要做记录反馈;学科教研专家团队侧重于专业检查,要对老师备、教一致性,教材处理合理性、课堂效率等作评价,听课后要求及时评课反馈,评价成绩计入年综绩效管理;教学专项视导听课则是按学校每年确立的统一主题,请上一级专家教研团队对老师的原生态课堂作视导,对其专业功底及课堂价值观教育成效作专业评价,促使学校确立的主题教育渗入课堂不走样。这些与我们宁化教育推行精细化管理,扎扎实实抓好常规何异?
4.北京六十五中因紧邻故宫和长安街,校内外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虽然我们一般学校无法比拟,但其以“和”为基础的内涵发展,突出“特色办学”的发展模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校因地制宜,要从社会现实上挖掘学校发展的“根”。宁化教育的基因,始终应该围绕“客家精神苏区精神”来打造来寻求!最近宁化一中高中三个年段都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重走长征路”师生远足研学活动,值得推广借鉴!
第四天(4月19日)
今天有幸聆听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付宜红处长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解读》报告,豁然开朗。付处长从“积极领会高考新政意义、深化高中课程改革任务、高中课程方案变化、高中课程标准变化、学校面临的挑战”五个纬度帮我们梳理了为什么要改?如何改?科学的定义、慎密的思维,严谨的表达,让我们对“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到“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的高中教育改革核心内涵提醐灌顶,收获满满。
对于新高考"打破文理,更多选择",这个选择也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选的?想干什么是一回事?能干成什么又是一回事?选择不是盲目的,选择需结合自身审慎考量。以前考生大量时间用在"补短"上,而现在完全可以"扬长"。现在大学争创"双一流",专业一流,专业在前,专业主导。各行各业选拔的是专业、专门优秀人才。考生在尊重大学专业要求之外,完全可以找到一两个强势学科,这样会有很大的生长空间。重要的是,考生选的东西,学的东西是我所需要的,是奔将来职业、生涯规划所需要的,不是用来上下相比的。这是真正内省后的自为选择。这样的选择赋予生命真正价值意义,是以人为本的真切体现。以前过多关注表面的公平,忽略了每个个体生命成长的个性需求。教育需润泽生命,张扬个性,释放潜能,和美共进!
反思:1、作为校长,要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同时尽力统整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只有丰富性才有选择性,才可能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宁化高中教育要立高原起高峰,师资是最大的短板,课程是最大的瓶颈,当下,必须让“选课走班走起来,让综合素质评价动起来,学生生涯规划做起来”,迫在眉睫,时不我待!
2、面对高要求、新挑战,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资源,要找到宁化教育的长处,强化“本一批录取率”的评价指导功能,争取学科竞赛“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长效机制,在摸索实践中不断创新中发展。
3、高中教师要立足学科本位,研读课程标准,找准学科教学的新领域,新方向,避免本末倒置,以考导学,以考导教。
第五天(4月20日)
4月20日有幸聆听了北京十一学校我王春易副校长《选班走课―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讲座。高大上的讲座,让我耳目一新,顶礼膜拜。“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而设计”,这是北京十一学校提出的教育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发展”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进而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诠释的是北京十一中学在教育路上一直朝着“理想学校”的目标前进,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处处展现了顶层的设计、创新的智慧、高端的思考及务实的策略。
北京十一学校是中国课改的排头兵,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标杠,其教育理念、课程设置、队伍建设、资源整合、管理模式等对于我们有着积极借鉴意义。“每个学生一张课程表”,把课程选择权还给学生。而“选班走课”“分层分类”“个别化辅导”“职业规划”“心理疏导”“特需课程”,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方案量身定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业基础、专长爱好及个性特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张扬、终身发展。十一学校从一开始就关注学生的发展,发现、唤醒、帮助、激励学生;之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力求做到尊重差异,设置多样性课程,对学生个别化指导;而今又提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追求分数及以外更重要的东西。为此,"学生第一“是该校一切工作的起点和归宿,教育成了真正的服务业,课程开发成为流行语,老师成为产品设计师,处处是课程的意识成了学校文化。全校老师前后开发了308门学科课程,31门综合实践课程,65门自主管理课程,93门职业考察课程,258门社团课程,16门高端项目研究课程,15个大学先修课程,12个游学课程,6个书院课程……让人惊叹!十一的老师都是"神"!十一的孩子好忙好充实!聆听王春易老师自信满满侃侃而谈,看十一男孩女孩个个"眼中有光",活泼灵动的样态,不觉向往那样的教育生态。真正对教育有情怀,有境界,心中有学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长远考虑的教育者,积极施行选课走班,时不我待。
震撼及羡慕之余,对于我们这些县域高中学校校长,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
1、选课走班,必须依赖课程,课程是学校最大的产品!当下我们宁化高中学校应该积极应对,一校一案,校内多策,谋划新高考课程,先从简单的艺体课做起,让学生选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2、全球化发展趋势倒逼着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从过去“一刀切”到现在选课走班,甚至每人一张课表(私人订制),这无疑体现了真正尊重差异,为每个人的学习而设计,其背后折射的就是教育价值追求。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说过:“如果几百年来美国教育形成了什么传统的话,那就是选择性。千里马不是伯乐发现的,而是自己跑出来的。”以前我们常说“优秀孩子是生出来的”,个人天赋习惯在个人发展中是决定性因素,而今,准确的说,“优秀孩子是养出来的”,后天的指导规划培养比先天条件更重要,一句话,方向比努力重要,否则,还有可能出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南辕北辙”的笑话!
3、宁化与北京及十一学校不可同日而语,老是抱怨硬件设施师资生源的短板,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下教育是扬长教育,宁化教育也要找到优势并发挥极致。我们可以整合四所高中的力量,甚至高中实行“总校制”,集中人财物优势,建构宁化应对新高考的新的办学模式;我们应该把分层教学落到实处,竞赛类学生、全面性学生、本一工作面学生,普通型学生,每一个类别进行课程的量身定制,哪些学生全选走班,哪些学生课程定制套餐,哪些学生自选+自助,分类施策;同样,当下对高中老师也要进行分类培养,让教师适应课程,适应选班,尤其是加强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和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北京之行,收获满满,更多的是对新时代背景下,县域高中学校如何不被边缘化的沉沉思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宁化五中吴太明201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