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刚过,粽子的香味还在嘴中回味,苏州人即将迎来一年中“最有温度”的一个节气:夏至。
小桥流水人家,给了我们关于苏州的向往和想象。夏至,作为苏州人最重视的节气之一,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特有的苏州传统的风俗。道尽了苏州,却讲不尽苏州,似乎曾经有一个憧憬,这里和你梦里的苏州一样,却又不一样。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有时又不那么盼望着夏至的到来。今年的夏至恰逢苏州人最不适的梅雨季节,也叫黄梅天,但作为一个十足的吃货,夏至的传统美食却又让人憧憬向往,期盼多时。
冬至馄饨夏至面
一大早,家住姑苏的外婆就打来电话,催促我们去拿她一早在家中熬制的虾子酱油,用来拌冷面是为一绝。一碗面条,满满的苏州味道。
夏至,素有“夏至已至,昼长影短”一说,即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而面条作为食物中最长的一种,在老苏州口中,就有了“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今年又恰逢梅雨季,夏至面又叫“入伏面”。面长≈绵长,寄予了对生命绵长不绝的美好祝愿,象征着长寿和健康。回家给爸妈,给爷爷奶奶,弄一碗夏至凉拌面,配上外婆熬制的鲜香的虾子酱油(采芝斋也有的买),开始又一年的炎炎夏日。
虾子酱油
还是忍不住要来安利一下这个“虾子酱油”。
一碗拌面,如果少了这个虾子酱油,便会逊色不少。外婆家的虾子酱油每年都由她亲手熬制,现在也正是籽虾上市的季节。早早的她就会和商贩订好一斤籽虾,开始为全家人准备只有在一年的这一天才能品尝到的极鲜滋味。
苏州人好一口甜,所以在熬制虾子酱油的时候外婆总会放很多糖。配上上好的酱油和适量的葱姜,煮开后加入处理好的虾籽。在酱油的熬制过程中,撇去表层的白沫,加入适量的白酒,再加少许的鸡精,一份夏至极鲜就大功告成了。
吃不掉的虾子酱油外婆还会放在事先用白酒洗净的瓶子里给我们带回去,不过一般这些酱油“活不过”一周就都被我们吃完了。
瓜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白居易的诗中,关于苏州的夏至记忆和清香鲜美的味道密不可分。夏至时节苏州有四种瓜是市民们餐桌上和茶余饭后的明星美食。
丝瓜、冬瓜、苦瓜、西瓜,形状各异,口味不同,却承载了一座城市关于夏天的清香滋味。
图|丝瓜、苦瓜、冬瓜、西瓜
外婆80高龄,牙口已经不太好了,到了夏天就希望来上一碗软糯的丝瓜汤。
妈妈注重养生,一碗苦瓜炒蛋,清热解毒利于消化,滋味虽苦却满口留香。
爸爸喜欢吃排骨,夏天排骨汤里的绝配就是那几片冬瓜了。冬瓜本无味,也正因如此,可以完整的吸收排骨的肉香。没有排骨的时候还可以配上紫菜和虾皮,也是鲜美无比。
我就简单的多,晚饭后拿上一茬西瓜,坐在院子中乘凉,一天最惬意的时刻就在此时。小时候西瓜还会存放在冬暖夏凉的井水中,一口冰西瓜,暑意便消去大半了。
夏至饼
在我国江南地方,传统上到了夏至则要吃夏至饼和麦粽,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夏至饼的样子并不固定,像我家就非常简单,鸡蛋面粉玉米粉做面饼,配上一些时令蔬菜就可以了。隔壁王阿婆家就比较花心思,还会加上火腿、咸肉、西葫芦、胡萝卜等食材,不仅消暑开胃而且营养丰富。
绿豆汤
最后安利一个:绿豆汤
小时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冰箱里找绿豆汤。时至今日,妈妈每年还是会在暑期在冰箱里备好我最喜欢的绿豆汤。
绿豆汤其实并没有太多讲究,把绿豆煮熟,有时候还会放一些赤豆,加上冰糖和白砂糖就可以了。我家喜欢煮的浓稠一些,吃不完的绿豆汤还可以放入磨具做成绿豆棒冰。一整个夏天就指着它了。
后记
炎炎夏日总让人食欲不振,可老苏州的智慧让我们熬过了一个又一个酷暑难耐的夏天。这些至今仍活跃在我们身边的夏日美食,既是我们记忆中的夏至味道,更是老一辈留下来的珍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