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好,我们大家抬头看一下大屏幕,昨天晚上我想了想,把今天分享的题目定为“在阅读中行走”,意思就是我们的共读活动永远都是进行时,不会停止。根据全年的阅读工作计划安排,十一月份共读书目为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十月份共读书目为成尚荣老师的《上有灵魂的课》,根据本次分享的流程安排,十月份书目没读完的可以继续分享《上有灵魂的课》这本书的收获,读完的可以分享《教育的细节》的收获。
从上午第三节到下午第三节,我全程参加了每一个小组的读书交流阶段性汇报分享会,每一个老师的发言我都认真聆听,多数老师分享的是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我觉着讲的挺好,在这本书里有几句话我是印象深刻:“朱永通以此告诫我们,和孩子说话一定不可随意,言传身教,教育随时都在。” “事实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平等观念就像今天中国的青山绿水一样,难得一见。”“我们可能压根儿没有想到,许多教育的失败其实源于我们和孩子说话的疏忽大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孩子的不同说话方式导致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语言是教育不可穷尽的资源,父母或者教师怎么和孩子说话,其中沉淀了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如此看来,怎么和孩子说话不可随性妄为,因为他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教养以及精神的发育。”
这三句话通俗易懂、一针见血、非常经典,令人深思啊。我们在寒暑假的培训会上也曾经就老师们和学生沟通、处理学生问题方面专门讲过,小事不小,细节见管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课堂、班级管理中不要把小事不当回事,不要把学生向我们反馈的问题不当回事,时间长了就会出问题。曾经给我们做过培训的张家口的霍庆老师,在他的12月7日的微信公众号《不要做学生问题制造者》曾列举了一个案例:
“老师,我究竟怎样做才能让您满意”:一位女生上课迟到了,看到老师在讲课,就自己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教师勒令她起来说明原因。女生说:“昨天睡晚了,所以今天没有按时起床。”“你昨晚去哪儿鬼混了?晚上不睡觉?”第二天,由于自行车链子掉了,女生又迟到了。这次她没敢回座位,而是站在门口。谁知教师沉着脸说:“你来晚了还不快进来,站在那儿干嘛!”第三天,女生故意来晚,对教师说:“你觉得我是应该站在外面等,还是应该回座位?”教师正觉得女生的口气有点奇怪,女生忽然从书包里掏出一把菜刀,向教师砍了过去。
一个十分普通的迟到行为却最终引发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学生砍老师事件。悲剧的诱因正在于老师处理问题的态度粗暴,不但令学生无所适从,而且其暴力性语言也是对学生人格的极大侮辱和伤害。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的教训啊!
迟到这不是我们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现象啊?我们是如何处理的?有没有存在态度粗暴的问题、语言蛮横、无理指责的问题、盛气凌人的问题,我们读了朱永通老师的这本书要反思啊,要学习啊,在一些小事上、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事情处理上,一定要注意语言啊、方式呀、场合呀,才不至于出问题,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场所、只要有学生存在的地方就是教育发生的地方,换一句话说就是校园处处都是教育场,我们的言传身教、我们的以身示范、我们的影响就是最好的教育。
类似于学生迟到、宿舍扣分、餐厅说话、上课走思、不交作业等等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地方,恰恰可能是教育的“事故多发地带”。我们要格外注意……
分享是一种学习,聆听同样也是一种学习。我认为阅读不仅仅是提升我们的思考力,还能让我们的内心变得平和,情绪变得平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我们的某种痛苦,让我们不至于沉沦,生活有了方向感和目标感,增加我们的幸福指数。阅读就是在帮助我们增长智慧,提升经验,我们要从书中学习好的做法,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能力。
我们要向读的每一本书里的专家学习,带着一颗敬畏之心做老师、做教育,要有伟大的教育情怀,要不忘教育初心做老师,要把“教育这件事做的像教育一样”。阅读和成长是自己的事情,不要认为这是学校安排的工作、安排的任务,而是要当成自己成长进步的一种方式,当成自己每天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再忙再累也都要读上几页书,时间长了总会有收获。
李镇西老师关于教师成长的“四个不停”: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其中就提到了阅读。12月份是自由阅读,11月份没有读完的这本书可以再接着读完,读完的看哪一本都行,开卷有益。
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学生阅读。书有光,读最美。阅读不会停止,只有进行时。
2023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