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载忠魂,纸短情长激担当
万建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一份真挚情感,一段家国情怀。革命年代一封封家书,纸短情长,见字如面,对着至亲至爱,诉说最真的话、最深的情、最苦痛的矛盾与挣扎、最醇厚的热望与期待,饱含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诲、愧疚,孩子对父母的思念、报答,夫妻之间的恩爱、牵挂,字字情深意切,篇篇鲜活生动,蕴藏着很多感人故事。红色家书中传承的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理想信念永远是指引时代的人们前行之路的燎原之火。新的征程上,必须坚定不移筑牢用红色信仰传承滋养我们的信念,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争当伟大新时代传承红色家书的“逐梦人”。
红色家书精神是最好的营养剂,它是爱国爱党、明智担责,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以崇仰之情、敬畏之心认真学习红色家书的历史,从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对于新时代的人们来说,红色家书是一部精神的传承之书,也是一部忧患意识的警示之书。每一封红色家书的家书的出现,不免是一个家庭支离破碎,舍小家,为大家的悲剧。这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无私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学习《红色家书》有益于自我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在当前和未来,党担负着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才有真幸福。我相信这是每一位家书的写作者心中的所想。
跨越时空的《红色家书》,带着火热情怀,为家国而书,为民族而书,为信仰而书。它承载着初心与使命,蕴藏着智慧和力量,浸透着人格与亲情,从一个侧面见证中国革命“人间正道是沧桑”,见证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代代共产党人,怀着家国情怀、赤子之心,历经血与火淬炼的革命意志,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火种”燃烧成为光耀中华的东方日出。情之所至,生之所达。他们的生命化为青山,精神永垂不朽,必将激励年轻一代筑梦前行。冷少农的:“除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外,还须顾及到社会人类”。他的奉献铸就了时代的烙印,推动了思想的进步,他曾说:“时代的车轮不息的旋转……希望你(弟弟)好好的努力,以期无负于家庭,无负于社会……一个人除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外,还须顾及到社会人类,而且个人问题须在解决社会人类整个的问题中去求解决……于此,你除好好的努力读书写字,养成能力而外,还须健全你的身体,每日除读书写字而外,还须作有规则、有益健康之运动与游戏,使智[知]识与体力同时并进,预备着肩负将来之艰巨……我爱你,是望你将来为一极平凡而有能力为一般劳苦民众解决不能解决之各项问题、铲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之人物。“简单的言语却寄托着崇高的理想信念,这是对自己弟弟的期望,在面临生死的决择前,不退缩,不备躬屈膝,而昂首挺胸,敢于反驳,坚持真理信仰,坚持党员应有的坚固品质。
革命战士是有血有肉的平凡青年,在为理想果决勇敢的背后,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情感世界,有对家人的牵挂和想念。有一句话是“理想”就是“离乡”,不是说我们的理想是离开家乡,而是要实现理想往往需要离开家乡。离乡不是本意,追求理想也需要为之付出,所以让人心里放不下,让人有思乡的情绪。而这样的情绪在动乱的时代就更甚了,家乡一草一木,家人音容笑貌,都印刻在心上。有许多家书,是漂泊在外的革命工作者写给自己的父母亲人,表达对家里情况的关心和对家人的思念。家书没有华丽的词赋,却因真情使人感动。革命年代,革命先辈勇立潮头,用行动撰写自己的理想篇章,敢于追求,不怕牺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他们心里是时代的使命,也是国人的责任。所以有很多革命年代的家书,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为主题,寄希望于国家未来,用平实的文字阐述心中的坚持。有如前人谭嗣同,洒脱放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于是秉持血性,不畏流血牺牲。更多的后继者发扬了这样为国为民、不拘小节、不怕流血的精神,同样真正做到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也许家书字数有限、笔墨有限,但也足以显示这样的意志,可以看出革命烈士们在那样的时刻,心中为理想所发的感言,心中真诚的喊话。而在共产党人陈觉就义前写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中,在最后写道“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可以明白什么是大爱,是为了全国人民的明天而甘愿舍弃自己的当下,将小家扩大为大家。放到传统上看,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放到那时候,就是为大家牺牲小家,为国家和平、人民幸福而放弃自己本可以拥有的阖家欢乐、“老婆孩子热炕头”。在许多烈士的家书中,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话语:为了国家而工作,为了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所以哪怕身在苦中也并不觉得苦,哪怕就要牺牲,也知道“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前仆后继,理想的星星之火不断延伸,于是希望还在,革命的未来还在。如无产阶级革命家夏明翰所作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那时的革命先辈们,心中握着革命的火种,燃烧着革命的希望,虽死犹荣,虽死但精神永存,着实令人敬佩。回望过去,在今天生长于和平年代的我们看来,那样生死一线、艰苦奋战的岁月,或许总是容易觉得遥远。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不会随着时光流逝而变化的,尤其是家人之间的彼此呵护、互相扶持,是无论放到哪个年代都可以体会、都令人动容的。而这一封封家书,也为我们看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人之常情出发,看革命年代烈士们的思想与态度是怎样的,看那个时期的亲情友情爱情是怎样的,进而可以感知到那段峥嵘岁月中的温情与坎坷。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家风的重要载体。在历史长河中,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家书承载着智慧和温情,蕴藏着信仰和力量,是我们感悟初心使命的重要史料,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一封封红色家书是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宝贵财富。回望百年征程,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千秋伟业,冲锋在前、舍身就义,用热血铸忠魂,把青春乃至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们所留下的红色家书承载着红色历史,铭刻着红色记忆。故此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秉持革命先辈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品质,以此为思想汲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