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放开放下,感恩地拿起运用。
----康康
最近发现在看似普通、重复甚至是乏味的一天中,有些提不兴趣,有些消极和失落。
觉得自己在过一眼能看到头的生活,安逸中缺少激情,想突破又害怕失去现在的稳定舒适,有些生在福中不知福了,也包含了一些温水煮青蛙的危机感。
也许,有这样的觉察也挺好,需要在看似普通重复甚至乏味中发现和体验新鲜。
为什么我们面对重复、普通会觉得消极和失落,觉得乏味了呢?
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喜欢安全的刺激感,不喜欢一成不变,而在每天的重复中,自己不经意间给生活贴了一个思维标签:每天都一样。这个标签贴的很隐秘,隐秘到我们都觉得是这样的,每天都一样,所以很无趣,很无聊,没有激情,没有热爱·····
但是事实是这样的吗?我觉察到,其实每一刻都是新的,我是新的,时间也是独一无二的,空间也是在变化的,所以每一刻都不同,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
有这个觉察,那恭喜你,你很幸运,发现了很多人都还没有发现的能量点。有了这个能量点,你可以撕掉“每一天都一样、无聊没激情···”这些你不经意间贴上的标签,运用你的认知去转换你当下面对每一刻的态度,让每一刻都是新鲜的。
首先你需要做的是:发现。发现在不经意间是不是又在给自己和生活贴标签了,这是一种反观能力。比如,坚持了10多天的写作,觉得每天的写作像打卡完成任务一样,单调重复,有些强迫,有些麻烦,还挺难坚持的····当有这样的认知时,当然觉得写作痛苦难坚持啦,停一停,觉察下是不是不经意间在给自己和所做的事情(写作)贴简单好概括的标签?模糊了自己的丰富性和写作这个行为的初心和意义?反观意识,就像发现了一根思维的小尾巴,不再机械盲目惯性的去认知和行动。
其次你需要跳出固有的认知,扩展高维度的意义价值。当看到给自己贴标签的认知和思维盲区后,你需要把视角提升,跳出固有的认知,让想法只是想法,不一定是事实,避免陷入牛角尖,找到更高维的意义。比如,当觉察到我认为写作坚持就像完成任务打卡,记流水账,没有意义时,停一停,对自己说:我为什么要坚持写作?就是为了记流水账?让自己不痛快?刚对写作的认知是一个认为的角度,不全是写作坚持的全部意义,我刚才的想法只是想法,不全是事实。在这里,我发现了一个缝隙,这个缝隙,让我可以在当下有选择权的调整认知。在这个缝隙中,我可以转化高维度的价值意义:把每天的写作当成训练自己思考、梳理思路的武器,运用好它,从中吸收和转化能量,并输出价值。这样的视角,会不会又对写作多了一层行动的动力呢?
最后需要接纳和有觉察的行动。以上的认知调整,没有谁好谁不好,只是角度不同而已,需要做的是不带分别心的全部接纳,包括对这个认知的感受、情绪、想法和行动,都接受,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觉察的行动调整。比如:我认为写作像打卡一样机械重复。承认这种状态的存在,是的,存在即合理,会有这样想法,说明我现在确实是在这样的状态中,我要做的是调整这样的状态,我跑偏了方向,模糊了为什么要坚持写作的意义。而不是觉得坚持写作就只能是这样重复机械,要长期忍受。明确需要调整的是状态,而不是放弃和否定自己,那就需要在每一个不同的当下,有觉察的转念,调整自己的认知,调整自己的行为:不以每天完成打卡为目的,不陷入为写作而写作的险隘形式陷阱,写作只是工具,带着觉察进行刻意练习,有价值的输入和输出,获得反馈再进行调整····
正如古人所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如果我们抱着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个人都像刚认识的,每一样东西都是第一次见到的····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周遭的事务,即使只是去大自然看看云朵、树木、流水、石头,感受阳光,你也会觉得充满了乐趣。
祝福你我都能保持觉察,对每一刻表示感谢,在每一刻做出听从内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当下情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