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养蚕记》

文/庄庄

网图

电视剧流行翻拍,名上冠以“新”字,即使无法超越经典,遭数以万计的人吐槽,但极具个性的导演从未停止翻拍的脚步。晚上好像又失眠了,便把以前的《养蚕记》拿出来翻写一通,取曰《新养蚕记》。

2013年的养蚕已经宣告结束,既然是新养蚕记,当然跟去年的历程有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是养蚕人和养蚕地点更迭了。

自去年5月蛾产卵后,我就把它们带到办公室了,实在不能确定它们在哪一个合适的温度孵化出来。2013年3月27日,我个人觉得冬天还未走远,同事掀开了装有蚕卵的盒子,继而大呼:看啊!好小的蚕。

我不信深疑地瞧过去,这冷的天,我都还蛰伏呢,它们怎会不识时务地跑出来?一瞧便傻眼了,几片新绿的桑叶上爬满了密密麻麻的新生儿——蚂蚁般大小的蚕。乖乖,居然还有更细心的人给它们把了桑叶。按照我对天气冷暖迟钝的感应,此间不管不闻,这批蚕估计会成为饿死鬼。蚁蚕也确实太小了,须得放大镜才能看清哪是头哪是尾。能亲眼瞧见蚁蚕破壳而出,慢慢蠕动,这是我去年漏掉的一幕,今年没有错失,也算是造化。

因在办公室饲养,总有不误正业的罪恶感,所以照顾这群蚕宝宝的重任落在小许头上。小许不负天降大任,像蚕妈妈一样(虽然蚕妈妈从不照顾宝宝)呵护着它们,每日补进新鲜桑叶,择出枯萎叶柄及蚕便,至少耗时1-2个小时。在蚕蜕皮阶段,一般不会进食,蜕皮从头部开始是需要大气力的,就像用尽全力地产妇,把一双双脚使劲地从旧衣裳里挣脱出来。借助桑叶和其它蚕的外力扭曲、挣扎,常常在最后关头,蚕儿精疲力竭,小许亲自上阵,拨动她的玉指助蚕儿一臂之力。

今年饲养的蚕一种是家蚕,通体白色,另一种为虎蚕,有规则明显的花纹,一度担心虎蚕会噬掉家蚕,便将它们分盒喂养。为了这群小春蚕小许可谓尽心尽力,呕心沥血。

其次饲养规模壮观。咱去年只养了八条,正好四对蛾子夫妇,每只雌蛾平均产卵500枚左右算,至少是2000多条。意识到饲养的难度之大后,便忍痛割爱将出生十多天,长势喜人的蚕宝宝苦口婆心地在左右办公室及身边好友里开始大派送,免费送蚕还搭上桑叶。如此一来,余蚕估摸还有千余条。

蚕越长越大,桑叶告急,公司旁边的小桑树即使抽了疯的生长也是供不应求。于是乎公司上下刮起一股采桑狂潮,仓库主管连同送货人员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忙里偷闲肩负采桑大计。零售业务员及主管、分销客户及商超导购只要闻说桑叶二字,必定是不惜气力或名声,连采带买还深更半夜去树上行窃,这样无限量地渴求桑叶,仍是满足不了蚕宝宝的食欲,大片的桑叶丢下去,不下一个时程,只剩干净的叶柄。

看着翘首以待呈S形的蚕宝,小许斥资两次从盛产桑蚕丝的江浙网购桑叶。办公室旁边的小桑树几次遭遇灭顶之灾,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挽救命悬一线的蚕宝宝。最后蚕宝集体上山大量结茧时,众人才松一口气。茧房搭了六七个,因为蚕多的原因,结茧有些趣闻。一天客户刷卡时,发现POSS机的背面结了一个黄澄澄的茧子,那个小空间真是清静得很。

还有几条蚕从盒子里爬出来,估摸着寻找最佳结茧位置,无果,便心生绝望,居然学富士康纵身一跃,一条当场毙命,其余两条紧靠墙根,尾部被脱落的石灰灼伤,水都不能沾的蚕儿如何受得这般,大去之期不远矣。最后的结茧成果蔚蔚壮观,有照片为证。

继而是得见了蚕蛹。去年只看到蛾子破茧出来,里面的蛾变倒是不详。在同事的协助下,用开水烫了一枚蚕茧,尝试抽丝剥茧,花费快两个小时才看到蚕蛹的真身,累极双手。那是蚕用生命织就的天物,难怪丝绸之贵!闻说蚕蛹是一种高蛋白的营养物质,可加工成美味佳肴,被贪吃的他们纳入腹中,罪过罪过。

蛹被食掉是一种死法,蛾变更是一种升华的痛苦。这大概是它们的宿命。

来年再不养蚕,侍弄生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2013年旧文一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科学课三年级下学期中有一个单元的内容是“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个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养蚕并且了解养蚕的过程,...
    鲜与酱de小妞阅读 5,431评论 0 2
  • 养蚕记 作者:梁爱琴 前言 可能是因为孩子,总想为她养一次蚕宝宝,让她近距离接触和认识蚕宝宝,感受和了解蚕的一生九...
    活着不易阅读 7,694评论 4 6
  • 中国是久负盛名的养蚕制丝质物的创始国度。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奇迹,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
    死侃脑壳的老妖婆阅读 6,318评论 13 19
  • 蚕宝宝经过三十多天的埋头苦吃终迎来了成熟,它们陆续离开桑叶找到合适的地方开始吐丝结茧。 这是个伟大的工...
    无痕wuhen阅读 7,588评论 11 15
  • 夜莺2517阅读 127,810评论 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