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比较传统的农村家庭,在我周围一个00后的孩子正常的培养模式就是:在村子里念到初中(一部分不能顺利从小学升初中),然后考到县城的高中(一部分考不上),继而从高中参加高考,未来就很大部分可以由自己决定了。
我的弟弟今年18岁,他的初中同学中有些已经成家。弟弟在初二时辍学,当时我是第一次体验到一种无力感。这种感觉来源于当我坚定地告诉他一定要读书时,他怎么都不听,却对未知的生活抱有一种天真的憧憬。
我比我弟大四岁,我走了一条很常规的路线,一步一步上到了大学,从村里走到了大城市里。我不能说自己选择的路是完全正确,我只能说在当前这个社会发展状态下,是有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的可能的。
可在我之前和我之后,村子里走出去上大学的人屈指可数。父母们也都明白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读书是唯一一条走出去的路,可为什么我的弟弟们都没有坚持下来呢?
我有另一个弟弟,今年19岁,是上到初三被学校强制退学了,在学校没少给老师们添麻烦。我这位弟弟除学习成绩不好外,据说还拉帮结派打架等等。
我的两位弟弟自从辍学后,陆陆续续做过好多种不同的工作,诸如餐馆服务员,去理发店打下手,给人打电话推销,在电子厂干活等等。每一份工作都是三分钟热度,几乎没有能够坚持到三个月的工作,家里人从未指望他们能够挣到什么钱,只希望不要倒贴太多。
他们的未来在哪里呢?是随便找一个女孩就成家?是快速的生孩子然后再去迷茫地工作吗?如果说他们想重走一遍我们的父辈们的路,可他们又没有那份吃苦的能力和责任感。这样下去,他们的孩子的未来又在哪里?
在我们村的邻村,一所小学从一到六年级一共只剩下四十多个学生,六年级一个班只剩下不到十个同学。那村里的孩子都去哪儿了呢?了解之后,原来是都被家长送去镇上上学了,理由是村里的学校教的不好。这对于村里的学校来说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村里的小学和初中,负责任且有水平的教师很少。学校教育的落后和资源缺乏是导致通过读书走出去越来越难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家长们的放纵和不以为然,让孩子缺少了一些正确方向上的引领。
关于学校,我曾经以为在哪儿学都一样,在村里的学校学不好去了县里的好学校也不会学得怎么样。可现在我总是建议有条件的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县里去上个好点的初中,不仅老师好,学校的教学环境和管理也好了不少。
我的弟弟们将来是一定要承担起家庭重任的,而现在一个家庭和培养一个孩子的生活成本都较以前高许多,他们身上的压力要远远超过父辈们。但他们似乎依然生活在父母的庇佑下,从未做好准备去迎接社会的风雨,正是对未来的过于乐观,让他们现在自我感觉还不错。
可他们的未来在哪里?他们的孩子的未来又在哪里?或许他们也有我理解不了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