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学一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知彼解已是人际沟通中非常重要的原则。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如何去了解对方,又如何让对方了解自己呢?这就涉及到人际交流的两个方面,倾听与表达。
1、你会倾听吗?
两年前的夏天,我参加了一次'NLP教练技术公益培训'活动。第一个内容就是倾听。主持人让我们学员两两一组,一人向另一人叙述一件事,听者在过程中不允许讲话。说完之后,听者表达意见。然后听者与说者身份互换,继续上面的步骤。两次都结束后,大家再交流听与说时的感受。听者在这个练习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有的学员听的时候内心无比想打断对方,有的甚至没忍住,直接打断,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2)有的学员在听的时候走神了,只获取了一部分信息。
(3)有的学员听得很认真,能够感受到对方在叙述时的感受。
瞧,这就是每个人在聆听别人时的几种做法。听人说话不难,但是能够完全理解对方,体会对方感受的去听,并不容易。如何去聆听呢?首先我们看一下聆听的五个层次:
忽视的听,就是我们常说的“左耳朵听,右耳朵冒”,看似在听,其实没听。
敷衍的听:装模做样,随声附和。
选择性的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选择这种聆听方式。
聚精会神的听:努力听到每个字。
移情聆听:不但听你的语言,听你的语气和语调,还会观察你的表情,聆听你的感受。站在说话者的角度上聆听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所以 ,你的聆听层次在哪一层次呢?
前四种聆听方式,以自我为中心,无论是敷衍的回应,或者是心不在焉,都会让倾诉者有不尊重的感觉。有的倾听者还会在中途打断对方,给出自己的意见和评价。不管何种方式,都会使倾诉者情感的 流动受到阻碍,从而打消了继续沟通的欲望。
而移情聆听以对方为中心,关注对方的语言,感受。当对方感觉受到尊重,他愿意向你吐露心声。同样,移情聆听也是对情感账户的一种投资,能够给人一种“心理空气”,具有治疗的作用。
有一点需要注意,当我们全身心的去聆听对方,自己的情绪、价值观容易被影响,所以前面的习惯一、二、三要打好基础,以原则为中心,去强大自己的内心。
2、如何去表达
表达是在聆听的基础上,人们通常用的回应方式就是“自传式回应”,包括: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是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来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比如:
场景一:
A:我想学唱歌。
B:就你这个嗓子,一开嗓人都得吓跑喽,哈哈哈。
场景二:
A:健身好累啊。
B:一定要有毅力,你看我,刚开始也是累,后来坚持下去了,你看现在多好!
场景三:
A:室友XXX真烦人。
B:怎么回事?
场景四:
A:最近在看XX书,我觉得写的挺好的。
B:少看这样的鸡汤书籍,不好。
场景四是我刚刚遇到的一个情况,当我听完他的话,我心里本能的有了反抗,我马上反驳,但是对方仍然告诉我,这本书是鸡汤,看了没好处。我心里很无奈,当时的感觉是对方没有听我说话,没有听到我心里想说的,没有尊重我的感受。
而上述的几个场景,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以前认为沟通必须要健谈,我曾经因为自己没有口若悬河而苦恼。当我们置身于上述场景中,作为A,当B给予上述回应时,你可以体会一下你的心情如何。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我们希望了解对方,同样也希望对方了解自己。高效能的沟通在于,首先沟通基于品德,即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感情账户的投资。其次是感情,感情就是移情能力,你是否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最后是理性,即你的逻辑能力,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
品德、感情、理性,这个顺序不能打乱。很多人通常的做法是急于表达,试图说服别人,却忽略了 别人的感受,因为对方的感受不好,没有给予你积极的回应,进而你也觉得有一种挫败感。所以,表达基于倾听之上,只有充分倾听对方,了解对方前提下表达,可信度才会增加。
这是一个从内而外的过程,改变原有的沟通习惯并不容易,我们可以从身边开始,去练习,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