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期末监考的时候,发现很多教室的桌子上都有一把戒尺,这个戒尺有新有旧,还有的已经敲匹了,外面裹上了胶带纸。为什么要放一把戒尺在桌子上呢,因为班主任不在场时有班干部需要借助戒尺敲桌子的声音,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也有很多任课教师,也会借助戒尺敲讲桌的声音来维持课堂纪律。
我也是经常手拿戒尺上课,但是这两年我用戒尺只是因为自己个子低,够不到黑板上方的按键,加上使用西沃白板,需要点击屏幕,用戒尺比用手方便。即使这样,老梁第一次来我的班上课,看见我手拿戒尺,她也是一脸地惊讶。
但是,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每个老师都有老梁那样超群的管理能力,并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能在她的蜗牛班顺利度过每一节课,对于有些班级,学生的不完美简直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每一节课对老师都是煎熬。我曾经经历过一年这样的痛苦,深知要想让地里不长杂草,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地里种上庄稼或者玫瑰花。于是我在教室里来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首先,带领学生诵读立志文。这些内容都是一直致力于搞传统文化教育的安阳汪重阳老师朋友圈发的,我看到后觉得可以一试。就让汪老师给我寄了100分。这些内容都是关于学生立志,要积极向上,改变自己,养成良好习惯的誓言。每天英语课前,我都会让学生拿起立志文一起读一遍。有一句话说,装着装着就会了。学生从11月12日坚持到12月25日,从读汉语到读英语定语从句式的立志文。精神面貌发生了些许改变,至少上课不听课的学生已经不怎么毫无节制地说话了。
其次,把经典引入课堂。我接的八年级两个班,成绩也不很理想。于是我以先激发学习兴趣为主,每天课前或者延时课看一集英文版《西游记》,训练学生的听力,并借助视频,给学生讲词汇的猜词技巧,讲句子结构。让同学们对英语课有了期待。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课堂教学的渗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聚焦练习、及时反馈并纠正错误。终于让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
第三,把表演带进课堂。按照学号轮流,自定主题,可以自己单独讲故事,也可以自己找伙伴演绎经典,还可以自己创编故事,组织同学演出。这个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于是我看到了学生版的英语《西游记》,还有现代故事。就连成绩最差的同学也参与了演出。他们为了编写自己的剧本,不惜花大量的时间上网找查单词,组织语言,还要进行排练,并带来道具。这些表演都发生在初三下期的课堂,非但没有影响他们的成绩,反倒让倒数的平均分变成了正数,而且及格人数超出了我的预料。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中说:要以“学的课程为中心”,创造课程的中心就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单元主题、作为主题探究的资源的素材或资料,以及促进学生的探求和交流活动的学习环境等。把与对象物的接触与对话、与学生的接触与对话、和自我的接触与对话作为单元的单位而加以组织。学校教育的单元有必要设计为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位的“登山型”课程。在这种模式中,要创造这样的学习,即设定作为教学内容核心的主题,学生能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展开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并能相互表现和共享学习的成果。或许,我的革命敲好歪打正着,符合了佐藤学的理论。
每个学生都是不完美,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吵闹的教室,调皮捣蛋的学生,“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佐藤学)”才能让教室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尊重、倾听和包容,创造一间让学生没有恐惧,能够自由表达,并乐于探究和参与的教室。
荣格离世前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对阳光的反应有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会躲开。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迹象,那是因为还没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所以,教师不必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拯救者,真正拯救学生的不是教师,而是他们自己。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他们引入学习,卷入思考,在教室里掀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一切美好都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