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命,是安身立命的前置条件,若要知命,如果按孔子的说法则须到五十岁方知,但人们往往却更想迫切地更早知其命格。知命是对宇宙人生悟透的一个时间概念,要突破认知的时间局限就务必寻求可资预测的途经,根据前人提供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来预测未知,这是中国古传算命之术的起源,相学、八卦预卜、风水学、星相学等等都能对人的命及其方向有一个基本的预知,可以说,先天的预测是一个人立命的大致方向,确立了立命的方向,命运的走势就靠个人的修道来辅助而转化了,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立命,立命之法就是修道。 道是命的信仰,我前面讲过,天道即人道,人道是什么?人道遵于天道,得于天道,人道的核心价值就是"仁“的理念,儒家称之为仁道。仁道的基本内容用五个字来概括:仁、义、礼、智、信。修道成就的标准也是五个字来概括:忠丶孝、悌、耻、勇。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确立仁道为人道的逻辑推理可以说是科学而又非常严谨的,几千年人类对自身价值的理解和思考经历了许多的折腾,但每一次人类在自身导演的灾难发生之后,必然回归到仁道的认知,仁道或许是人类自我救赎的唯一。所以,改变厄运之法只能信仰并皈依仁道,佛教称之为修行,道家称之为修道,既使是基督教礼拜做忏悔,思过改错又与修道有何区别?儒家也称修道,更多时候称修身或者修心。如何修道, 《中庸》里说:修道之谓教。教就是教育.自我的教育、圣贤的教育、社会与自然对人类行为导致灾难性惩罚教育、当然包括出生后父母之教。人的修为都是教之果。教的功用和目标就在邦人安心,只有心安则身安,身安则命立。所以宋朝大儒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里讲为天地立心,实际上天心即天道,早已昭昭之于人类,只是被人类俗世的阴霾所遮弊,人们迷失了天道而已,要让人心皈依天道,就能为生民立命。这是教的使命,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教,修身丶齐家、治国丶平天下即是教之旨,也是教之宗,教的逻辑非常清晰,当然也是人生安身立命的途径和方法。也可见人之命运最重要的还是后天的造化,即教的化育,由此而不难明白明朝袁了凡之所以重在告诫后代从善改过以修身而至修命。
6
修心,也就是修性,故有性命双修之说,人,最难之事莫过于认识自己,自己的一切都在自己的心性中,而这心性的形态却是以意识的形态而呈现,佛教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心识就是意识,现代科学家们发布了当前世界上最难的科学难题有125个,排在第一个的科学难题是: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排在第二个的科学难题是: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量子科学之父薛定谔的提醒是否应该引起后辈科学者们的注意呢?他说:还是要回到东方玄学中寻找答案。东方古典哲学以其神秘性被西方科学家们称之为玄学,这也不足为怪,一篇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光后人的注释就达到了两千多万字,一句"一阴一阳"之谓道,就已慨括了宇宙自然万物变易之本质特征。正如意识之妙,妙在化万物如其中,道家深得其妙:宇宙即吾心,吾心既宇宙。佛教同样得其真谛:明心见性。若修到如此境界,则吾命与宇宙一体,吾命与宇宙同恒。这就是性命的最高存在形态,即精神生命状态。也就是生命的不朽状态。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乃至佛教都殊途同归。儒家修身到此境界便是圣人,佛教徒修行得正果便是涅槃重生,称之为佛。道家修道至此便是悟道,称之为仙人,或叫神仙。这也就是东方玄学的终结目标,都是指导人类认识其生命的豁口一一精神世界。站在精神世界的高峰来认识人类自身的存在,人类或许才能真正找到生命的出口。只有在此高峰,人类才会发现两个古老的认知:第一个认知,人是何其渺小地存在于宇宙。就象旅行者一号发回的关于地球的照片,在浩淼的星空中,地球就是一颗微尘漂浮在茫茫宇宙,对浩淼的宇宙而言,人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就象玉石爱好者要用上几十甚至百倍的放大镜去观测A级玉石中的杂质,那无法看清的微尘根本无碍顶级玉石的通透。人类靠天生存的观念无法被人类颠覆。第二个认知,人是多么的伟大。因为人类是宇宙生物中唯一知道自己的渺小,知道自身是永恒宇宙的自身。人存在于永恒的形式便是宇宙本身。也就是东方玄学所指的意念世界或者称为精神世界。人类长存于世的唯有精神世界。人类自我救赎的路经只有通向精神王国的一条通道。东方玄学各大门派最终都相逢在这条道上。东方玄学中,佛教和道教都是劝人从善之教,也就是修道之教,但出世之念甚浓,离人类的现世环境甚远,唯儒教注重人生的现实环境,修身不仅为其本人之立命,还当以出世的情怀做入世的功业,这便是儒家之教,春秋时叔孙豹提出人生之"三不朽",即立言、立功、立德。实际上就指出了立命的基本内容,"三不朽"实则是指人的精神人格长存于人类精神意识,口口相传,代代相传是为不朽。修身立命当以立言、立功、立德为其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便在这三立的过程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