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河北寻亲男孩刘学州在发布《生来即轻,还时亦静》的遗书后,在三亚的海边服药,被人发现报警,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刘学州一下子被推上热搜,他的故事也随之浮出了水面。
2021年孙海洋成功找到儿子的事件在网络发酵,吸引到了15岁的刘学洲,从小他就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他甚至觉得自己是被偷来的,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希望。
4岁时,刘学州的养父母去世,长大以后,看着别人团团圆圆,他萌生了寻找父母的念头。
随即刘学洲开始在网上寻找自己的生身父母,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他确实也找到了自己的父母。
但是让他感到崩溃的是他不是被偷走的,而是为了支付生母的彩礼,被父母卖掉的,此时见到的父母,一个三婚,一个四婚,还有一群兄弟姐妹,面对突然出现的孩子,父母反而视他为累赘。
母亲把他拉黑,父亲说他白眼狼,面对一个生而未养的孩子,这句白眼狼不知从何而起,而他仅仅只是想要一个家。
刘学州从小就经历了校园霸凌、性侵、被别人骂野孩子,可他依然努力地把自己活得健康、阳光、优秀,满满的奖状和自信。
面对父母的伤害对一个才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害,而在这个伤口上撒盐的,是隔着屏幕之外的键盘侠。
字字句句把一个还未成年的少年踹入深渊,而他明明什么都没说,在大家眼里就已经定论了。
为什么总是在强调网络暴力,为什么在网络上容易形成语言暴力呢?
一、披着网络的外衣人会具有攻击性
刘学州离世后,网上纷纷发文痛斥他的生父母和键盘侠们,不得不让人感慨:当你死了,全世界都开始爱你。
在刘学州事件的评论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枪响了,你看到是谁开的枪吗?我看不清,他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他在阳光下。”
我们不得知曾经那些在键盘上敲下对一个15岁少年满怀恶意文字的人们是否心里有过后悔,还是达到了目的之后,马上又换了一个人网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看到别人能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产生这样大的恶意,但在网络上人们的恶意毫不掩饰。
国外曾经有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网络上人们会增加攻击别人的概率。
有一个词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网络去抑制效应。
不同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人们在网络中感觉解放自在,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容易无视社会的约束和社交禁忌。
也就是说,沟通者在网上会更诚实坦率地表达自我,敢说平时他们不会说的话,表现出更多的去个性化、攻击性和高自我表露性。
相比于面对面交流,能够感受到别人的喜怒哀乐,会对自己产生不利影响让人有所顾忌,在网络上表达自我就让人放松许多,因为匿名每个人都抱有侥幸心理:反正也没人知道是我说的。
二、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听起来很残忍,但这就是现实。
这一概念在《被讨厌的勇气》里提出: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而是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说刘学州选择选择了不幸实在让人难以接受,那么阳光优秀的孩子,如果能够在爱与阳光下生长,谁会选择经历这一切。
正如马天宇所说,大家15 6的时候不可能都是人间清醒。
刘学州用十几年的努力把自己经营的自信阳光,又陷入深渊,可能是欠缺改变的勇气,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无论发生了什么,重要的其实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你赋予这件事的意义。
一味地沉浸在过去中,只会让自己在悲伤之中,只有学会向前看,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诚然,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负担太重,或许只有死才是解脱吧。
三、理性看待网络的声音
不管是什么时事热点还是别人的家长里短,键盘侠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片面之词看出事情的全貌,然后站在道德的高架上以盛气凌人的姿态进行审判。
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有一套独立于这个世界之外的评价体系:只要不在他们的理解范围之内都是错的。
今天早上,微博发布一则公告,决定对1000余名给刘学州发送私信的用户暂停私信功能。
这是值得欣慰的一件事,虽然没能改变大局,至少社会已经慢慢地意识到网络暴力能杀人于无形。
更多理性的声音浮出水面,更多人会去探究事情的真相,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因为对于键盘侠来说,网暴谁并不是重点,而是能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出去,他们并不会在乎这会使谁受到伤害。
刘学州死后,刘学州的养舅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这个善良的女人是刘学州黑暗世界里的一束光,打开刘学州的微信,他给舅妈的微信备注名不是“舅妈”而是“妈”。
本以为网暴会随着刘学州的离世而终止,键盘侠们又纷纷去指责刘学州的姥姥和舅妈,准确来说是养姥姥和养舅妈,指责他们为什么不抚养刘学州,不阻拦他寻找亲生父母。
他们尚未了解全貌就替刘学州伸张正义,把暴力带给刘学州所爱的人,把他们塑造成是杀害刘学州的间接凶手,一些网友如果没有辨别能力就容易被这样的言论带跑。
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地方,供大家各抒己见,在匿名的加持下,人们肆无忌惮地发表错误的言论。
我们做不到让别人提高认知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形形色色,唯有管理好自己,让理性的声音能够发出微弱的光。
结语
刘学州式悲剧,我们愤怒、可惜终究也挽不回这个少年的生命。
但是他也用生命让我们惊醒,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为人知的恶意,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在键盘上编辑语言实在是太方便了,轻轻一点回车键,想说的话就发出去了,容易到让人没有思考的时间。
希望刘学州的死能让更多人意识到整治网络环境刻不容缓,因为他不是第一个或许也不会是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