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先生年谱(十八)
摘自《苏文忠公集》国家图书馆善本书号02535明(1368年―1644年)五羊王宗稷
原文:
六年癸亥
先生年四十八,在黄州。为通判孟亨之《跋子由君子泉铭》,又有《题唐林父笔文》。闰八月,有诗与武昌主簿吴亮工。又有《记承天夜游》云:“十月十二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盖竹柏影也。”及作一绝送曹焕往筠州,序云:“明年余过圆通,始得其详。”先生甲子岁自黄之江游庐山,则送曹焕诗必在是年矣。又梦中作《祭春牛文》云:“元丰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欲明,梦数吏人持纸请祭春牛文,予取笔疾书其上。”
七年甲子
先生年四十九,在黄州。二月与徐得之、参寥子步自雪堂,至乾明寺,有《师中庵题名》。又有《记定惠寺海棠说》。四月乃有量移汝州之命。按先生长短句《满庭芳》序云:“四月一日,予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李仲览来,书以遗之。”词中有“坐见黄州再闰”之句。按《东坡图》云:“郡人潘邠老及弟大观,俱以诗知名,多従先生游。先生去,以雪堂付之,邠老因以居焉。”四月六日,又作《安国寺记》,有《别黄州》诗,有《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黄州送先生者皆至于慈湖,陈季常独至九江,既到江州和李太白浔阳宫诗,其序云:“今予亦四十九,感之次其韵。”因游庐山,有《记游庐山说》云:“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欲见,应接不暇,不欲作诗。已而山中僧俗皆曰:‘苏子瞻来矣。’不觉作一绝。入开先寺,主僧求诗,作《瀑布》一绝。往来十余日,作《漱玉亭》、《三峡桥》诗。与总老同游西林,有《赠总老》及《题西林壁》,皆绝句也。”又有《写宝盖颂与仙长老》,其序云:“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日先君忌日,写《宝盖颂》以赠长老仙公。”盖先生端午已在筠州,计程必作宫师忌日之后,即为高安之行矣。途中又有《题李公择山房》,及《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有古诗一首。按《跋李志中文》云:“元丰七年,某舟行赴汝,乃自富州陆走高安,别家弟子由。”以《冷斋夜话》考之,子由在筠州,云庵居洞山,聪禅师亦蜀人,居寿圣寺。一夕三人同梦迎五祖戒和尚,拊手大笑曰:“世间果有同梦者,异哉!”久之,东坡书至,曰:“已至奉新,旦夕相见。”三人同出二十里建山寺而东坡至,各追绎所梦。坡曰:“某年七八岁时,尝梦某身是僧,往来陕右。”云庵惊曰:“戒,陕右人也。暮年弃五祖来游高安,终于大愚。”逆数盖五十年,而坡时年四十九矣。又以先生古诗考之,有《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诗,及《将至筠州,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端午游真如寺》,及《别子由三首》。在筠州为留十日,又有《初别子由至奉新作》,皆先生筠州之作也。七月过金陵,有与叶致远唱和诗。途中又有《送沈逵赴广南》诗云:“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又云“我方北渡脱重江,君复南行轻万里”。逼岁到泗州,十二月十八日,浴雍熙塔下,作《如梦令》两阕,又作《满庭芳》与刘元达,序云:“余年十七与仲达往来于眉山,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又有《跋李志中文》、《天石砚铭》。又作《水龙吟》及有《谢黄师是除夜送酥酒》诗。先生上表乞于常州居住,其略云:“今虽已至泗州,而赀用罄竭。见一面前去南京听候朝旨。”又考《骡驮驿试笔》云:“正月四日离泗州。”则是除夜在泗州明矣。
试译:
元丰六年癸亥公元1083年
苏轼四十八岁,在黄州。为通判孟亨之写下《跋子由君子泉铭》,又写有《题唐林父笔文》。闰八月,有诗写给武昌主簿吴亮工。又写有《记承天夜游》,其中说:“十月十二日夜晚到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院中的地下好像有一潭清水,水中又好像有水草在摇曳,其实就是月光下的竹柏晃动的影子。”还作了一首七绝送曹焕(苏轼侄女婿)去筠州,序中说:“第二年我路过圆通寺,才知道细节。”苏轼是甲子年从黄州到江西游览庐山,那么送曹焕的诗一定是这一年(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又在梦中醒来作《祭春牛文》其中说:“元丰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快亮时,梦到几个官府的人手拿着纸,来请我写祭春牛的文,我拿笔疾书在纸上。”
七年甲子公元1084年
苏轼四十九岁,在黄州。二月与徐得之、参寥子步行从雪堂,到乾明寺,写有《师中庵题名》。还写有《记定惠寺海棠说》。四月才有量移汝州的调令。按苏轼长短句《满庭芳》序中说:“四月一日,我将自黄州调往汝州,写诗词送给雪堂邻居中的二三个君子,李仲览来访,我写给他。”词中有“坐见黄州再闰”之句。按照《东坡图》中说:“郡人潘大临(字邠老)和弟弟潘大观,都以能作诗而闻名,经常跟随苏轼出游。苏轼离去,把雪堂托付给潘大临(字邠老),邠老因而居住在此。”四月六日,又作《安国寺记》,写有《别黄州》诗,还写有《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黄州送苏轼的人都送到慈湖,唯独陈季常送到九江,一到江州就唱和李太白浔阳宫诗,其序中说:“而今我也四十九岁了,有感而发,参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和一首诗。”因为游览庐山,写有《记游庐山说》云:“我初到庐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想看见的景色,应接不暇,没想作诗。可是山中僧俗都说:‘苏子瞻来了。’不知不觉就写起来,作一首绝句。来到开先寺,主僧求诗,作一首绝句《瀑布》。逗留了十来天,作《漱玉亭》、《三峡桥》诗。与总老(常总禅师)同游西林,有《赠总老》及《题西林壁》,都是七言绝句。”又有《写宝盖颂与仙长老》,其序中说:“圆通禅院,先父(苏洵)从前常来的地方。四月二十四日晚住宿在此。明天是先父的忌日,写《宝盖颂》用以赠送给长老仙公。”这样看来苏轼端午节已在筠州,按行程推测这些诗作一定是作于苏洵忌日之后,也就是在去往高安的路上。途中还写有《题李公择山房》,及《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有古诗一首。按照《跋李志中文》中说:“元丰七年,我要乘船去汝州,于是先从富州走陆路去高安,与家弟苏辙告别。”以《冷斋夜话》考据,苏辙居住在筠州,云庵禅师居住在洞山,聪禅师也是四川人,居住在寿圣寺。一天晚上三个人都梦见迎接五祖戒和尚,于是拍手大笑说:“世间果真有同梦的人,太神异了!”过了些时候,苏东坡的信寄到了,说:“已到奉新县,很快就能相见了。”三人一同迎出二十里,到高安建山寺,而这时苏东坡也到了,几人各自回味所做的梦。苏东坡说:“我在七八岁时,曾梦到自己是僧人,往来于陕西。”云庵惊叹道:“五祖戒和尚,就是陕西人。晚年离开五祖寺来游历高安,在高安的大愚寺圆寂。”倒推也已有五十岁,而苏东坡这一年四十九岁了。再以苏轼的古诗考据,有《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诗,及《将至筠州,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端午游真如寺》,及《别子由三首》。在筠州逗留了十日,又有《初别子由至奉新作》,都是苏轼在筠州所作。七月路过金陵,有与叶致远唱和诗。途中还有《送沈逵赴广南》诗中说:“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又说“我方北渡脱重江,君复南行轻万里”。快过年时到了泗州,十二月十八日,在雍熙塔下的浴池洗浴,作《如梦令》两阕,又作《满庭芳》送给刘元达,序中说:“我十七岁那年在眉山与仲达交往,四十九岁在泗上相逢,本月的最后一天同游南山,一起叙旧心生感叹。”又有《跋李志中文》、《天石砚铭》。又写作《水龙吟》还有《谢黄师是除夜送酥酒》诗。先生上表请求允许他在常州居住,其略云:“而今虽已到泗州,而身上的钱都已花光。现在自行前往南京(商丘)听候朝庭旨意。”另外考据《骡驮驿试笔》中说:“正月四日离泗州。”那么很清楚,除夕夜他还在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