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口耳相传的故事总是有的放矢的告诉我们,如何立德树人,屈原在《九歌.湘夫人》里规劝世人澧兰沅芷;孔夫子尝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诗经.小雅》教会先贤如何高山仰止。
千百年了,无数文字被目标左右而堆砌出了应有的姿态,但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让所有生命都能和睦相处,被文字熏陶的程度高低决定了个人修养的高低!然而这些字正腔圆的方块字是从仓颉开始被千百年来的人类生活一步一步创造的。它们由稀少变繁多,曾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逐渐羽翼丰满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此看来,从古至今的个人修养高低的程度和人数也在时刻更新中!千千万万的思想高度必定有千千万万的理解程度与接受程度。
历史长河与现实生活永远是顺其自然接轨的,在这一片连绵不绝的时间里,就助人为乐在修身养性时被习惯性地定义为完整之人必不可少的部分而言,衍生出了数不胜数的故事。
南朝梁天监年间,五经博士严植之,江边偶遇身幻患重病的外出帮工,竟将其带回家中,修养一年后直至痊愈,给予盘缠才任其离去;王羲之也曾挥袖提笔,在老婆婆的扇子上写下寥寥数语,扇子便被一抢而空,解决了老婆婆的无米之炊;对于雷锋的事迹,被教科书以精神的形式固定,被耳语以美德的形式传承……在大多数人只期盼解决温饱的时代,援助之手总是简单粗暴的被施舍与被接受,每个人都在倾尽所有的存活着,而不是追求有质量的生活着,所以,在没有文字滋养心灵的时候,我们总是盼望着接受援助,也欣然对其歌功颂德!在恩格尔系数较高的时代,美德总是被轻而易举的传播与赞美,因为美德之后的故事,皆为雪中送炭。
因为苦难的生活,人们总需要摆脱苦难生活的救命稻草,所以,每有时代变迁,被英雄化挺身而出的人总能让多数人,甚至是历史信服。助人为乐亦如此,只有在枯鱼涠辙时,援助之手才会显得真诚而合理!随着文化的不断传播,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方式变化着,所谓的助人为乐也随之而变化着,今天,它需要一种更曲折合理的方式的展现,也许,以往那些流芳千古的故事发生在今天,会啼笑皆非,甚至是伤及无辜……
高程度的文化普及改变了国人的思想,今天,雪中送炭也许可以被称为锦上添花,当过度的锦上添花被目的化,那就是道德绑架。以别人微不足道的困境来展示自己的关怀备至,经天纬地,这无疑是自私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展示的舞台,每个人都有特定的角色与义务以及人设,若只是想在无足轻重的故事中借着他人的暗面来给自己的光面渡上一层光辉,甚至伪善地在广大人民的面前借着“关怀”弱势群体来博取正义的人设,这无疑是可耻的。当然,每个人的暗面都需要光亮,可这光亮来源于自身远比来源于他人更有意义,弱势群体也需要社会的关怀,但利用弱小本身,利欲熏心的关怀是道德沦丧的。
光怪陆离的人心,无可规避的是,也许并非是逆境者需要援助,而是自我膨胀者需要帮助他人,以此来膨胀自我。当然,这并非说明这个社会杜绝助人为乐,而是警醒着每颗身处浮华的心,不要让自己的爱心在不经意间自私化,目的化!让援助之手有礼有度,让助人为乐不僭越,不偏执!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需要爱意的,心灵匮乏知识温暖的时候,需要简单粗暴,直击心脏的温暖;寒冷时需要棉被,孤独时需要陪伴;心灵被知识滋养成熟时,思考会占据一半需要被爱意填满的空白!孤独时愈发想着孤独终老,失败时不愿被人窥视,我们思考着自尊心,所以厌恶着一些多余的关怀。
物质在极速发展着,人心在莫名其妙的变化着,如玻璃般的易碎,冷暴力演绎得越来越生动。比起以往的水深火热,我们需要的关怀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却再也不能接受那些简单粗暴的施舍,如何让这些鲜花般关怀和温暖恰到好处的在人心中芬芳,就必须在传递温暖时做到适以相成,所以,我们应该深思,发展的援助之手,如何才能有礼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