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延内容
首先,我们最容易在哪一类事情拖延:不紧急的事。
其次,我们最需要解决哪一类事情的拖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
最后,列出这一类事,大多是关于自我成长的长期计划。
二. 拖延原因
1.事情不紧急
2.生活惯性主导
3.没有规律的时间计划
4.长期的计划无法带来即时满足感
三.处理对策
1.保持正念
觉知自己正在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
比如我现在在写作业,但是写着写着,就想画个导图,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分析的,想弄点图片整的图文并茂一些.于是,几分钟之后,我发现我已经偏离了写作业的目的.
那么如何发现自己偏离了主题呢? 我认为,提问是好方法.问自己下列的问题:
我正在做什么?
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我达到的这个目的是短期收益还是长期收益?
我是否必须要做这件事?有没有其他更重要的事做?
如果必须要做,那么对比现在的做法,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进行?
我做完这件事之后,是否获取了预期的收益?
如果预期不足或者超出预期,其原因有哪些?
2.规范作息
很多时候,我们拖延并不是不想做,也不是没有时间做。而是没有规划好合适的时间。毫无疑问,每天预留一段时间出来,有助于逐步完成长期的计划。这里分为两点。
首先,决定每天能留出的最大时间段。
比如是十分钟,还是一个小时,根据你的任务和作息规律设定一个合理值。这里建议初步是半个小时。如果时间过短,可能只能阅读几页,但是前期大脑的切换还需要时间,效率不高。如果时间过长,容易被外界打断,特别是在家里看书学习的时候。另一方面,时间过长不容易每天坚持。
其次,是坚持的最大天数。
我们不可能一开就将一个习惯坚持一年。想想洗漱刷牙这一类习惯是怎样养成的。一开始,我们坚持三天,每天半小时学习。如果完成了,第四天就犒赏自己,再计划下一次。对于长期拖延的人,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要慢慢地训练自己长期计划的能力,从三天,到五天,到一周。如果能到一个月,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习惯了。
一旦计划被打断,不要继续剩余的天数。告诉自己,这次计划失败了,总结原因,重新从第一天算起。
3. 按时奖励,主动制造及时反馈
一个长期的计划,无法在中途获得收益,因此半途而废是常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额外的奖励来激励大脑。
首先,切割任务。将长期计划切割成小任务,并标识子任务的百分比。这样,每天,或者每隔几天,就能看到自己一项任务100%的完成了。
其次,不要勉强自己超额完成任务。如果任务提前完成了,不妨让自己轻松一下。看场电影,玩两小时游戏。你会发现这时候玩游戏完全没有内疚感。
四. 总结
我将学习的内容分为三类:
1. 某一具体的知识。比如物理,编程,历史等等。
2.逻辑思考。了解自身思考和认知的方式,检视自身行为目的和逻辑。
3.第三个是内省,能切实改变自身思想行为的实践。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进化学。
所以内容的重要性应该是自下而上。不能内化的知识,只是看过就忘掉的风景。依旧是懂得了前两类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拖延症,属于第三类学习。人到了三十岁,就不需要反复听别人讲道理了,因为道理听过了,最多只是换个说法而已。思考与行动,大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