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作者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1841-1931)。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被翻译成近二十种语言,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
进入后文明时代以来,宗教,政治和社会信仰正在崩塌重建;现代科学与工业的各种发现,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生存和思想环境。旧观念已经千疮百孔,新观念也正在形成过程中。群体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这种崛起的力量似乎注定将很快的把其他力量纳入自身体系之中,当古老的社会支柱一根根倒塌时,群体力量是唯一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群体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群体的无意识行为逐渐取代个体的有意识行为成为社会决策中的重要组成。以往对于统治者制定政策起着微乎其微作用的大众群体拥有了一股新的表达他们不满,甚至挑战统治阶级权威的力量。人们开始因为统一的想法观念聚集成群。群体中的每个人自发的维护着群体的利益,并向试图破坏群体关系的人挥舞屠刀,无论这个破坏关系的人说的是多么有道理,多么的强大,都会战栗于群众的力量。正如热带雨林中的白蚁,群众力量所过之处,与之相悖的一切事物都将灰飞烟灭。这里不得不提及的就是革命的力量了,因为它是群众力量爆发出来的最汹涌,最暴力的一种形式。革命总是会流血的。在以往的宗教信仰社会,也只有流血才能稍稍引起统治阶级的注意。人们迫切的希望通过革命使得一些社会关系和现象在短时间内发生深刻变化。然而经过对历史最仔细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组织与所有生命体一样复杂,我们还没有能力使它们在顷刻之间发生根本变化。大自然有时会用一些根本的方法,但绝不是用我们的方式。对于民族而言,过多的革命是不利的,无论革命的教条是多么的正确。伴随着群众力量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注意并尝试使用这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于是,群众心理的弊端深刻的暴露在了世人的面前。群体总是冲动,善变又极易受人暗示的。个人在融入集体的过程中,他们自觉的个性会被隐藏起来,同化于集体统一的观念和想法,形成一种群体心理,这种脆弱的心理并不稳定。群体为了吸引更多的个体融入,往往只能降低想法的深度,遵循着最本源的人性衍生出充满诱惑性的教义。从另一种角度说,这种初级的群体其实就是以前的宗教团体。而这些都是作者通过书中内容对群体的批判。一百多年已经过去了,这本书虽然不断受到指责和批评,但是也确实成为社会心理学里程碑式的经典。所以辩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