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管理学2:从“三分割据纡筹策”到企业战略选择
引 言
古诗词不仅是文化的瑰宝,还蕴藏着深刻的管理智慧。今天,我们从杜甫的名句“三分割据纡筹策”出发,聊聊如何将古人的智慧运用到现代企业的战略选择中。无论是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还是苏格拉底的“麦穗哲理”,都能为现代管理者提供宝贵的启示。
杜甫笔下的诸葛亮,不仅是历史的英雄,更是战略规划的典范。
诗词赏析
三分割据纡筹策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忠君爱民之志难筹,然报国之心从长安到成都,一刻没有停息。诗人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瞻仰武侯祠中诸葛亮之像,敬慕之余抒报国之志,发而为诗《咏怀古迹五首》,此诗来自于最后一首: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全诗大意是: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世流芳;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遗像,肃穆清高。天下三分的局势,是经他策划运筹;千秋万代,他像鸾凤振羽云霄。他辅佐刘备,同伊尹吕尚难分上下;指挥从容镇定,萧何曹参不能比超。时运不好,东汉帝业实在难于复兴;心志虽坚,终因军务繁艰死于积劳。
“三分割据纡筹策”一句,赞颂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诸葛亮能够恰当地分析各方势力,通过当前形势推断将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刘备的自身条件,规划了一个明确而又完整的内政、外交和军事战略。在论及建立根据地时,什么地方适宜,什么地方不适宜;什么地方先“图”,什么地方后“图”,谈得一清二楚。在论及统一大业时,先谈对内、对外等多方面的准备,后谈如何进攻,思路也十分清晰。正是有了诸葛亮制定的科学、明确而又层次清晰的战略规划,才有了三足鼎立局势的形成。
管理理论:麦穗哲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向老师请教如何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领他们来到一片麦地,让他们每人从中选摘一个最大的麦穗,条件是只能往前走不能往回走,且只能摘一个。
大弟子刚走几步便摘下了一个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麦穗更大;二弟子一直左顾右盼,下不了手,直到终点才发觉,前面的大麦穗已经错过了;三弟子在前三分之一路程时,先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再走三分之一路程时验证是否正确,在最后三分之一路程里选择了反复比较后的最大麦穗。
三弟子这种做法体现的道理被称为“麦穗哲理”。在调研基础上,根据客观规律制定周密的方案,这样更有利于实现目标。麦穗哲理对企业管理的启示是,企业领导者做任何工作都要先进行环境分析,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企业的战略,这样才能提高成功率,获取更大的利润。
经典故事:派克公司的新生
在派克公司发展的高峰时期,匈牙利贝罗兄弟发明了圆珠笔,打破了派克公司一统市场的局面。由于圆珠笔实用、方便、廉价,一问世就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使得派克公司大受打击,身价也一落千丈,濒临破产。该公司欧洲高级主管马科利认识到了公司存在的问题,筹集资金买下了派克公司,并立即着手重新塑造派克钢笔的形象,突出其高雅、精美和耐用的特点,使它从一般大众化的实用品成为了一种显示高贵社会地位的象征品。
从这样的战略思想出发,公司选择了两项战术措施。首先,削减派克钢笔的产量,同时将售价提高30%。其次,增加广告预算,加强宣传以提高派克钢笔作为社会地位象征物品的知名度。通过再三努力,马科利使派克钢笔获得了伊丽莎白二世所用笔的资格,最终实现了战略目标,新的派克钢笔以炫耀、装饰为标志的形式还魂,派克公司随之也获得了新生。
在公司走向衰落期间,马科利及时调整战略,以己之长,攻人所短,让产品和企业获得新生。由此可见,战略制定对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做好战略制定,根据对企业和市场的分析,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规划出适合企业的发展道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
互动话题:
你在工作或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麦穗哲理”的选择困境?你是如何做出决策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