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听到一段关于“父母与孩子交流困难”的描述。
小马达是一名高三学生,三个月与父母零交流,不曾面对面讲过一句话,日常沟通全靠便利贴。甚至,“今天想吃***”都写在便利贴上,临上学前“啪”一声贴门上完事。
因为正处于高三的冲刺期,孩子各方面压力都很大,父母生怕一点就炸,也不敢和孩子硬碰硬,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也就默许了。
据调查,现在有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的孩子,都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交流,尤其是高中,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非正常现象。
02
上周,收到一位朋友发来的求助信息。孩子马上面临中考,朋友一直灌输“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的思想。
新学期开学后,孩子心理发生变化,出现叛逆情绪,开始厌学,试图放弃学业。由于是单亲家庭,妈妈异常焦虑,夜不能寐。和老师沟通效果不理想,于是向我诉苦。
我给出的建议是,多与孩子交流沟通。
朋友说,现在孩子几乎不与她说话,放学回到家吃完饭后玩一会手机,回房间写作业。
从日常生活和他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比如他喜欢的游戏,你装作不懂可以问问他。
刚开始哪怕只说几句,或者两三分钟,每天只要能坚持下去,慢慢会养成习惯,他自愿把他的所见所闻讲给你听。
正所谓,你不和他交流,他的交流也要正常输出,索性对着手机或同伴。
刚刚收到她的留言:这几天,我用你教的办法跟儿子沟通,每天吃饭的时候,跟他聊聊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在家很少问他的学习,貌似情况有点好转,昨天他还笑着主动跟我聊,他上课打盹被物理老师发现的事,我问他老师发现说什么来,他说老师摸了摸他的头没说什么。
亲子关系有所好转,证明方法奏效,我也替她松了口气。
03
孩子与父母争吵,也是一种交流方式,哪怕大家不欢而散。
孩子在学校怕老师,同学面前也得端着,青春期的孩子情绪高涨无处发泄,只能转移到家里,转嫁到他最亲近的人身上,而此时,妈妈成为最大几率的那一个。
所以,孩子与父母是最亲近的人,生气过后也还是一家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什么把最坏的脾气留给了最爱的人。
用当下最流行的网红句子表达,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反之,父母能有什么坏心思。发现问题及时交流沟通,彼此成全,彼此成就。
04
我是一个不善表达的妈妈,但却是一个优秀的聆听者。
儿子下学后,总会给我讲一讲学校发生的事。从幼儿园开始,在路上我会随意询问,上小学,我们闲聊趣闻轶事,升初中,他一直主动讲给我听。
哪怕现在上高中,晚上回家已经十一点了,儿子依然会和我聊一会,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随心所欲,天马行空,任尔遨翔。只要他愿意说,我都喜欢听。
这个看似习以为常的小习惯,我们一直保持并坚持着。
因此,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文/舒悦
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