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今年疫情下,又有多少祖国儿女,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牛”年。
一:牛年,那这个“牛”字¹如何而来的呢?
自甲骨文中开始就有了畜牛的“牛”字,这是发现最早的文字记载。《礼记》中说:“中央土、食稷与牛”。牛进入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有五千多年历史了。
首先,为了使牛免遭气候影响,在畜牧过程中为牛建造了“牢”;在水草旺盛的夏秋季放牧于野。
“牛”的象形字则是个牛头的模样,弯弯的牛角,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另外,用牛作偏旁的字也很多,我们最熟悉的“犁”就是一个。肯定的说,是先有了牛才创造了“犁”字的。还有“牦牛”、“牯”等字指不同种类的牛。
成语和俗语中,带“牛”字的也枚不胜举。如初生牛犊不怕虎、牛刀小试……等“九牛一虎”形容极大的力量。“土牛林木马”比喻有形而无实质。
这里有个有趣的小故事,公牛“阿匹斯”是埃及神,所以腓尼基人将α(牛头,象征公牛)作为他们的第一个字母。后来,拉丁人将a竖立起来而写作A。于是,它就成为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第一个字母。所以,每当人民写下一个字母“a”时,其实是画了一个牛头……
二:尤其南方和北方,风土习俗都是不同的,有四点最不相同²的。
第一: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开始,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大扫除。
第二:北方吃饺子,南方做年糕
北方讲究初一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饺子的形状颇似元宝,煮熟后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好兆头,我就生活在北方,记忆中过年都是必须吃饺子的!
而南方多数做年糕和汤圆,年糕谐音“年高”,比喻“年年高”。
第三: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其实汤圆和元宵正是南北方一个主要的差异。
在北方,有“滚”元宵一说,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寓意开年好兆头。又快到十五了,今年又该准备买元宵喽!
南方则是“包”汤圆,就像包饺子似的,把馅包到皮里。
第四:北方看春晚,南方看跨年
春晚是年三十晚上的一台重要节目,但是随着不少南方人反应春晚北方味太浓(这也是本山大叔的功劳之一),毕竟在我小时候,“白云黑土”的小品还记忆犹新呢!再加上跨年晚会大多南方电视台搞得比较热闹和火爆,因此渐渐有了“北方看春晚、南方看跨年”一说。这也算是新时代下的新风俗。当然,我觉得两个都看才过瘾!
三:手机微信相互祝福拜年,也是此起彼伏。
当今网络时代来临,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距离近才能享受到新年的祝福,像这次隔离完全可以通过手机视频,语音,文字拜年的。以下就是我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小群朋友们写的
小群朋友们
深藏不露,第一波,
继续潜水,第二波,
沉默是金,第三波,
偶尔发言,第四波,
各怀神通,第五波,
春节快乐!再一波。
情人佳节,赞一波!
力争上游,波上波!
今年想必大家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愉快的度过初五,刚接过了——财神!新年了,以下就是我的新年期许:
学天南地北
道四方东西
悟人生之道。
争八面玲珑。
那么,今天是咱们的大年初六,给大家拜年了!
祝大家:
一顺,百顺,
顺顺,如意,
顺心,顺意。
事事顺,
月月顺,
万千皆顺!
注:①牛字解释摘录百度——爱亢彦
②摘录于网络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