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李傕、郭汜知操远来,议欲速战。贾诩谏曰:“不可。操兵精将勇,不如降之,求免本身之罪。”傕怒曰:“尔敢灭吾锐气!”拔剑欲斩诩。众将劝免。是夜,贾诩单马走回乡里去了。次日,李傕军马来迎操兵。操先令许褚、曹仁、典韦领三百铁骑,于傕阵中冲突三遭,方才布阵。阵圆处,李傕侄李暹、李别出马阵前,未及开言,许褚飞马过去,一刀先斩李暹;李别吃了一惊,倒撞下马,褚亦斩之,双挽人头回阵。曹操抚许褚之背曰:“子真吾之樊哙也!”随令夏侯惇领兵左出、曹仁领兵右出,操自领中军冲阵。鼓响一声,三军齐进。贼兵抵敌不住,大败而走。操亲掣宝剑押阵,率众连夜追杀,剿戮极多,降者不计其数。傕、汜望西逃命,忙忙似丧家之狗;自知无处容身,只得往山中落草去了。曹操回兵,仍屯于洛阳城外。杨奉、韩暹两个商议:“今曹操成了大功,必掌重权,如何容得我等?”乃入奏天子,只以追杀傕、汜为名,引本部军屯于大梁去了。
李郭二人唯有投降曹操才是唯一可能的生路活路,才有可能被赦免罪过,他们拒绝了,但他们投降曹操是否赦免他们却不一定。李郭为什么不愿投降曹操?狂妄自大可能是主要原因。
曹操打败李傕郭祀之战:没有智谋含量,主要是依靠虎将的猛打猛冲,然后连夜追杀消灭。李郭对曹操基本上无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似乎像老鹰捉小鸡一般。
杨奉、韩暹对汉献帝有救驾之功,投降曹操才是唯一智慧的出出,这样至少仍然可以稳做曹操的将军,可惜他们又做出错误选择。他们为什么不投靠曹操?当时可称的上优秀统帅的只有曹操、孙策,(刘备还没有崭露头角),其他诸侯大多数不合格。杨奉、韩暹可能一是没有自知之明,没有识人的眼光,二可能是太过自信,盲目自信,认为自己可以独立创业,可以与曹操分庭抗礼。
“某举孝廉。原为袁绍、张杨从事。今闻天子还都,特来朝觐,官封正议郎。济阴定陶人,姓董,名昭,字公仁。”
董昭原是袁绍、张杨部下,知道袁绍、张杨都不是干大事的人,不是优良统帅,所以炒了他们的鱿鱼,听说皇帝刚回了旧都洛阳,赶紧来朝拜,立即被封官了,因为这是汉献帝最需要人的时候。抓住了大好时机机遇机会,表现了董昭的智慧。
操见昭言语投机,便问以朝廷大事。昭曰:“明公兴义兵以除暴乱,入朝辅佐天子,此五霸之功也。但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若留此,恐有不便。惟移驾幸许都为上策。然朝廷播越,新还京师,远近仰望,以冀一朝之安;今复徒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决计之。”操执昭手而笑曰:“此吾之本志也。但杨奉在大梁,大臣在朝,不有他变否?”昭曰:“易也。以书与杨奉,先安其心。明告大臣,以京师无粮,欲车驾幸许都,近鲁阳,转运粮食,庶无欠缺悬隔之忧。大臣闻之,当欣从也。”操大喜。昭谢别,操执其手曰:“凡操有所图,惟公教之。”昭称谢而去。
曹操对董昭的言行举止,表现了曹操非常礼贤下士,虚心向贤能的人讨教,董昭为汉献帝派来的使臣,与曹操一见如故,第一次见面就给曹操出了个大招:迁都许昌。为什么要迁都许昌?因为许昌是曹操的老巢,对曹操最安全,因为洛阳残破,因为洛阳缺粮,因为洛阳存在多种势力,多种军队,他们各怀异心,有可能给曹操造成各种隐患。
董昭为什么与曹操一见面就提出这种建议?因为这实际上是董昭投靠曹操的投名状、见面礼。因为他认可曹操是明主,是优秀的统帅。
曹操从善如流,做统帅的就应当这样。
次日,入见帝,奏曰:“东都荒废久矣,不可修葺;更兼转运粮食艰辛。许都地近鲁阳,城郭宫室,钱粮民物,足可备用。臣敢请驾幸许都,惟陛下从之。”帝不敢不从;群臣皆惧操势,亦莫敢有异议。遂择日起驾。操引军护行,百官皆从。
曹操迁都许昌理由很充分,汉献帝及百官无话可说。因为洛阳被董卓彻底毁了,什么都没有,要人没人,要房没房,要粮食没粮食。
与董卓迁都长安的行为及动机相似,但造成的后果截然不同。
宠曰:“何不就杀奉、暹而去,以为进见之礼?”晃曰:“以臣弑主,大不义也。吾决不为。”
和李肃劝说吕布弃丁原投奔董卓相似的情原,但徐晃深明大义,拒绝以臣杀主,与吕布形成鲜明对比。如果徐晃杀杨奉,则名声声誉也会完了
正追赶间,忽然一声炮响,山上山下,火把齐明,伏军四出,曹操亲自引军当先,大喝:“我在此等候多时。休教走脱!”杨奉大惊,急待回军,早被曹兵围住。恰好韩暹引兵来救,两军混战,杨奉走脱。曹操趁彼军乱,乘势攻击,两家军士大半多降。杨奉、韩暹势孤,引败兵投袁术去了。
徐晃弃杨投曹,对杨奉而言是一种背叛叛逃,但杨奉的庙实在太小了,容不下徐晃这个大神,杨奉面对背叛完全可能追杀徐晃,因此曹操为了以防万一,设下伏兵,等着杨奉上钩来了,曹操一举两得,既接应了徐晃又打败了杨奉。所以未雨绸缪,以防万一的准备是智慧的。
杨奉、韩暹基本玩完了。他们唯一智慧的出路是投降曹操,至少仍然可以做将军。但他们偏偏自不量力要与曹操斗,不投靠曹操而投靠袁术,最终败亡。哎,都是无勇无谋导致的结果,有勇无谋早晚败亡,无勇无谋只会更快败亡。事实证明有勇无谋者与无勇无谋者只有投靠曹操、刘备这样的明主优良的统帅才可能有生路活路。
操既定大事,乃设宴后堂,聚众谋士共议曰:“刘备屯兵徐州,自领州事;近吕布以兵败投之,备使居于小沛:若二人同心引兵来犯,乃心腹之患也。公等有何妙计可图之?”许褚曰:“愿借精兵五万,斩刘备、吕布之头,献于丞相。”荀彧曰:“将军勇则勇矣,不知用谋。今许都新定,未可造次用兵。彧有一计,名曰二虎竞食之计。今刘备虽领徐州,未得诏命。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操从其言,即时奏请诏命,遣使赍往徐州,封刘备为征东将军宜城亭侯领徐州牧;并附密书一封。
曹操又给刘备晋升封官了,刘备由平原相太守级别正式晋升为徐州牧,同时还被封侯,封征东将军,连升多级,可谓是平步青云,火箭速度,迅速崛起。
曹操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对刘备是有大利无一害,对曹操可能是弊远大于利。因为刘备的名声、地位、权势、身价、影响力、政治资本大增,进入了汉朝中央重臣高官的行列,使刘备的羽翼日益丰满。为曹操自己的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潜在对手。曹操明知刘备是人中龙凤,不会久居人下,对自己没有忠心忠诚,有二心,迟早可能是自己的对手,既使不能杀他,不是也不能重用他吗?为什么要重用他而且为他加官进爵封侯?
如果这样做是为了宠赂刘备,让刘备感恩戴德去杀吕布,万一计谋失败,刘备不杀吕布,吕布也不杀刘备,曹操不是鸡飞蛋打吗?
况且只封刘备为徐州牧就足够了,为什么还多封个征东将军,宜城亭侯?
事实证明曹操这样做是错误的,是愚蠢的,刘备逐步崛起逐步坐大,曹操的重用提拔是主要原因之一,曹操可能没有想到刘备后来成为自己强大的无法消灭的对手。
荀彧的二虎竞食计谋不算很高明,因为失败的风险很大,因为刘备完全可能得了好处却不服从命令。因为刘备既使要杀吕布也很难成功,因为刘备要打败吕布很难。后来这个计谋果然失败了。
所以像曹操荀彧这样聪明智慧的人有时也会犯错走昏招。
刘备不服从曹操杀吕布的命令无疑是高明智慧的,因为刘备可能杀不了吕布,而且还可能导致刘吕双方的战争,让曹操的计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