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人物(ID:meirirenwu) 文 / 李斐然 编辑 / 周欣宇
相较于那些拥有无数传说的商业领袖,讲究严谨的张勇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连他自己都会在访谈中自嘲无趣,“我讲的都是干巴巴的事情”。
在成为阿里巴巴CEO之前,张勇曾经是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但是,相较于那些拥有无数传说的商业领袖,讲究严谨的张勇是一个没有故事的人,连他自己都会在访谈中自嘲无趣,“我讲的都是干巴巴的事情”。
然而,正是这个没有传说的人,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商业传说。加入阿里巴巴后,他担任过淘宝网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后来将天猫几乎从无到有做到今天全球品牌最为青睐的平台,创立了双11购物狂欢节,并逐年将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网购狂欢节。他还全面负责阿里巴巴国内、国际业务运营,推动了阿里巴巴成功的移动转型,建立全球物流网络,甚至还主导了许多重要的战略投资。
总是冷静理性的张勇正在给商业生态输入影响,大到生态构建,小到组织结构,他都将自己的工作方式融入其中。连创始人马云都会私下跟他说,似乎自从你来了以后,我们连开会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那么,这样一个人的成功法则是什么?以下就是他从未在公开场合透露过的独家秘笈。
法则一:投资房子不如投资自己
我来杭州9年了,一直住在酒店里。有次跟苏宁的CEO吃饭,大家聊到房产的事情,因为杭州房价这些年涨了好多,很多人都买房投资。可是我从来没有想过要买房子,我没那功夫。最好的投资不是房子,而是投资自己,所有创新原动力都来自于自己,要不断地挑战自我。
法则二:开会就是捅刀子
我开会的风格是这样的——跟我开会前,所有人的PPT全都发过来。我始终相信,获取信息可以很高效,而开会是其中最差劲的办法。我可以在会议前获得足够的信息输入,而开会时间主要用来讨论、争论、做决定,我管它叫作“捅刀子”。
一般我会先随机问个问题,“随便捅一刀”,看看这个人有没有想法。一刀进去不见血,那很好,说明他准备好了;换个人,一刀进去就见血,说明到处都是洞,问完一个问题我会继续问第二个第三个,捅到体无完肤为止。
每个会议都必须要有会议纪要,也必须要有行动点,或者说决策。没有行动点的会议就不要开了。讲道理的务虚会一年一两次是需要的,但更多日常会议不必分享信息,直接“捅刀子”,捅完刀子大家争论,来做决定就好了。
法则三:正确的KPI考核是一场乘数化分解
在手机淘宝,我们早就不考核GMV(总交易额)了,因为这种KPI分解方式是一种简单化的线性分解。不同的人分工不同,KPI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必须考核转化率,有的人必须考核互动性。所以我们考核用户市场的变化,像是每天的访问数、参与互动频率等等。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乘数化效应,不应该把所有员工统一一个标准来考核。
法则四:敢做不完美的决定
我每天都在面对艰难的抉择,因为容易的决定都轮不到我来做,能够走到我这儿的决定都具有挑战性,甚至可能引发争议。即便如此,总要有人做出判断,决定一下。我们管这个叫做“拍一下”。敢不敢拍一下,这很重要。
对所有团队来讲,他们怕的不是做错决定,做错了可以改,最怕的是不做决定。所以,要敢于做不完美的决定。有些决定无所谓对错,可能事后分析两边都有道理,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坚持,可能都能做到。但总要选一条路,不然整个团队就没办法往前走了。
法则五:用“重新定义”思考万物
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让全世界都习惯于它的大屏幕触摸式设计。这个故事我大概反复讲过不下十次,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例子。因为既然iPhone能重新定义手机,很多东西都可以重新定义。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通过分析人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而是像曾经的iPhone一样杀出一条谁都没见过的路,重新定义未来的新事物。好的东西即便没有过去,也有未来。
这是我反复讲的另一个词,“重构”。举个例子说,今天中国的购物中心长得都一样,一楼化妆品顶楼特卖会,可为什么女孩子逛百货商场必须要一间一间店去看呢?为什么不能一类品牌一起看?为什么不能有电子货架?重构就是将所有商业元素重新组织,赋予它们新的定义。
如果没有商业元素的重构,简单的1+1没有办法起到大于2的效果,顶多等于2,甚至小于2。所以,一定要创造乘数效应,发生化学反应,才能产生新的事物。今天的时代已经从满足需求转变到创造需求,这种重新定义就是去激发用户原有潜意识里未被发掘的消费领地。
法则六:不要迷信数字的成功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成功的评价标准很简单,一个数字就代表了一个规模化的标准,但是现在所有领域都需要一个新的衡量标尺。
像是现在每年双11大家最关注的还是最终成交额。每年都有人让我预测数字,但我从来不说,不光外面不说,内部我也不说,马老师(马云)问我我也不说。我的口头禅是,“做庄的从来不下注”。
我觉得总有一天大家会明白,数字不是一切。今年双十一快到12点结束之前,大屏幕上的数字一度到了1188(亿元),我觉得这个数字就挺好的了。2012年我们的总交易流水达到人民币191亿元,很多人事后跟我说,你稍微加把劲就是200亿,但我觉得留一些遗憾也没什么不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对成功的判断标准,而对我来说,关键的是有多少东西能够沉淀在商业常态中,这个很重要。
很多时候外界也会用股价涨跌来衡量CEO的工作好坏,但对我来说,这个数字也不重要。要是我每天看着股价,这事就没法弄了,做什么决定都是错的。事实上,股价低的时候未必像人家想象中那么糟糕,股价翻倍的时候也未必如想象中那么好。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承认市场是一个过程,接受这个过程,并始终坚信,最终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这个起伏的过程,而是你所创造的长期价值。而这个长期价值的衡量标准,不应该是一个数字。
法则七:保持快速行动力
在无线时代,快速、简练的小团队才能实现最佳结果。因为面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生态,我们需要保持快速行动力,能够更快速、更锋利地做决定。快速行动力来自不断根据第一线情况进行灵活决策。如果淮海战役没有总决定权,粟裕是不可能赢的。要是什么事情都要电报延安,机会就错过了。必须给战区一线指挥员更多随机应变的权力,更多创新的自由。
在组织设计上,应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协同,避免共同目标不一致的协同。两个人目标终点都不一样,左脚右脚绑在一起跑,怎么可能跑得到终点?我们要尽可能创造一个简单的做事氛围,能一个部门解决的问题不要搞成两个部门决定,更不要搞成十个部门决定,让听得到炮火声的一线指挥官全权做决定。
事实上,互联网时代给管理宽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现在人的沟通可以变成高效率的网状结构。像是今年的双11指挥部,来来回回不超过十个人,里面有总裁也有VP,还有基层员工。并不是说VP一定要在指挥部里,基层员工就一定要在第一线,在每个环节里真正起到核心作用的人都会在重要节点上汇报信息。
法则八:不仅要当老板,还要当老大
我曾经把这句话送给我的团队——老板和老大是有区别的。老板是一个职位,能够管理一个团队,但老大是一种认可,只有他才能真正领导一个团队,产生凝聚力。什么样的人能做老大?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搞定别人搞不定的资源。如果这3件事情你都做不了,凭什么让你做老大?你只不过是个老板,面上好听罢了,其实私下大家心里都很忿忿,关键的时候不能挺身而出,要命的时候不能救人于水火,冲锋的时候给不了支持,这要做老大是很难的。
法则九:创造机会,允许失败
我做了这么多年业务,财务也做了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数学上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但这在实际业务中是不成立的。特别是当我们做创新的时候,不可能等着去寻找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CFO的确可以把一切算得清清楚楚,赚多少,亏多少,门儿清。可是等我们把所有事情都算明白了,别人也都明白了,机会就没有了。
我们必须在没想好的时候也要敢做。当然,谁都希望一件事做了就成功,但不可能第一天就画出一个美好的未来图景,直奔图上的目的地就行了。当图不那么清楚的时候,真的就要靠“心”。没有任何成功经验,这时候我们需要用一颗心反复对焦。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想要办成一件事,而不是办糟一件事。我们要对员工有信心,才能一起继续往前走。我们要接受创新可能带来的失败、错误,这是对所有管理者的要求,要敢于创造机会,也要敢于为创新担当。
最高法则:好好睡觉
工作肯定有压力,但压力再大,也必须要睡得着觉。我最大的优势就是再大的问题都必须要睡觉,不仅睡得着,还能按时醒,并且不用闹钟自然醒。
做任何事情还是要举重若轻。就像是休息,你不睡好觉又能怎么样呢?如果完全困在一件件事情里边,很容易让自己深陷其中。只有睡好觉才能有更多精力去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才能更好地谋划你的未来。所以既要脚踏实地,踏实地用非常强的执行力做每一件事,又要面向未来,做一个敢做梦的企业,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作为CEO义不容辞,必须敢做梦。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刚开始建立运营体系的企业解决一些日常工作中的痛点,推荐你上一门由作者总策划的课《互联网人的数据运营实践训练营》,一定能有效地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