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虽然是五一小假期,我还是去练拳了。师父说,如果周日想练拳,可以告诉他,他会安排。师父在太极拳传承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聪明,而且格局大、愿景高。今天听他讲述了一些事情,既让我敬佩,又让我心生愧疚。
师父今天再次指导我练习老六路的揽雀尾。过去两周,我给他发过两次视频,他说有很多问题需要当面校正。在今天的矫正过程中,我发现他指导的有些地方和以前知道的不一样。比如,东北方向要碰出一个90°来。之前在微信中,他说我疼的角度不对,应该腾90°,但我一直没明白具体是哪儿。今天他跟我一说,我才恍然大悟。这说明师父在练习过程中也一直在揣摩,他在练拳时不仅练习,还在不断领悟。
自从我跟他练拳这五年来,他一直在进步,而且进步的步伐越来越快,而我却好像停滞不前。通过今天的练习,我意识到,坚持做一件事情不是傻坚持,不是单纯地延长练习时间,而是要在坚持的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提升。
过去,很多朋友都夸我能够坚持,比如读书和写作一直能坚持下来。但今天我自问,在这条坚持的道路上,我是否在不断攀爬?如果没有攀爬,这种坚持可以说没有意义。
今天在师父帮我纠正动作时,我忽然感到汗颜。因为我之前没有刻苦练习基本功,甚至没有保证每天去练基本功。结果,我的一些动作没到位,无论是练懒阙尾还是老六路,都没练出什么名堂。太极拳的内涵,以及应该出的那种劲和气感,都没有出来。这都是因为我没有积累。
师父说,一定要把加法和减法练熟,这样在做加减混合运算时才会快。同样,加减乘除都做好了,四则混合运算才能做好。他还说,每升到一个年级,对自己的分数要有一个预期。比如说上到四年级,60分也算合格,100分也算合格。那么,你给自己的定位是60、70还是100呢?当我们满足于60分的时候,可能只能拿到59分;而当我们把目标定在100分的时候,真的可以拿到95分。60分和95分的水平是不一样的,所吸收和得到的也是不一样的。
我自我反思,这些年跟师父练拳,我没有把自己定位到打100分。
今天,我对这件事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最近,有人想跟我一起练拳,师父昨天就建议我约个试课。但对方没来,因为孩子不喜欢,所以放弃了。师父今天告诉我,既然没来就放下,去寻找其他可能性。
另外,不要跟邻居、同事、发小或朋友谈论这个话题。因为他们的圈子和你一样,而你是经过很长时间才进入这个圈子,才爱上太极拳的。如果你和身边普通的人交流,在这个圈子里几乎不会胜出。那该怎么办呢?要让自己去结交高层次、高认知的人,才有可能创造奇迹,才能找到新的客户或合作伙伴。
师父还给我举了个例子,说他通过练拳认识了某公司的老总、某企业的书记,以及政府的某位领导。他说,我们并不是贪图这些人的关系,而是在这个职位上的人一定有高认知,交往过程中可以互相提升。
他还提到一个例子,说他的师傅徐老师。当有人问:“徐老师,你拳练得挺好,你师傅是谁?”他可能会说:“我师父是天检的某某。”对方会说:“啊,那不是郭老四吗?郭老四还会拳?”这说明什么?说明师爷是深藏不露的,他身边的人并没有暴露他的喜好。
我也在思考,之前打算每天发日课,但我的朋友圈都是和我水平相当的人。通过发日课,我是否真的能提升自己,并结识更高认知的人呢?今天,师父跟我聊了很多,我获取的信息也比以前丰富了许多。
因此,我向师父立下了一个军令状:每天练拳3个小时。为什么是3个小时?因为这是我能够做到的。现在,我在想如何实现这3个小时。其实,这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一开始,直接练3个小时可能有些困难,但如果每天保证1个小时,一个星期后,你可能会增加到2个小时,两个星期后,就能达到3个小时。这并不是从0直接跳到3,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学习力的规律,我们的学习需要符合规律,才能取得成果。
我遇到的这位师父非常难得,水平也很高。我不能错失这个机会,必须好好跟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