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实验小学是一所有陶行知先生教育文化基因的区属公办小学。学校以行知文化为旗帜,汲取先生“生活教育”“创造精神”“爱满天下”的思想精髓,于2015年9月学校开办之初便将劳动教育普惠到每一个孩子,新课标出台以后,又经历了一次走向学理化与系统化的梳理与转型,走出了一条情境化、项目化、活动化的特色劳动教育发展之路。
我校致力于培养“强身心、善学习、乐创造、爱生活、勇担当”的行知少年,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建构了包含五大课程群的校本化的综合育人体系。其中,劳动教育的校本化设计与实施主要涵盖在“乐活”与“乐创”两大课程群中,旨在培养“爱生活、乐创造”的行知少年。
一、在劳动实践中彰显育人价值
1.文化育人
我校自2015年9月创校起便把劳动、环保、科创教育确定为学校办学特色。迎接第一批学生之前,学校便组织第一批入职的老师们为收购来的废旧轮胎亲手刷漆,在废旧红酒盒中摆上装饰摆件,放置在学校架空层造景,把校园装饰成环保的,充满劳动味道的可爱模样。劳动文化早在学校初创期已然成为了行知实验的文化基因,劳动文化一直是行知文化中最显眼的烙印,点滴实践都彰显着劳动育人的价值。
图:10
2.课程与活动育人
我校根据三大劳动任务群的特点采取日常生活劳动情境化实施(每个学期有一个大的劳动情境),生产劳动项目化实施,服务性劳动活动化实施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案。(三类课程架构图)
生产性劳动方面,以《牛奶和再生纸》项目式学习为例,我校为了解决废弃资源“牛奶盒”的回收利用问题,开发了此课程。首先学生通过数据调研与分析发现废弃牛奶盒的资源浪费问题,接着启发学生利用牛奶盒造纸,实现纸类的就地环保回收。课程中,学生通过拆解、脱膜、碎纸、打浆、抄纸、晾晒,一个个课间、午餐奶盒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变成了一张张实用的再生纸。在这个项目式学习中,同学们还利用这些再生纸浆制作了星球灯、花草餐垫、手工扇等手工艺品。
图片1、2、3、4
服务性劳动方面,以每年举办的“义”起传爱义卖活动,每学期开展的小毛驴体验馆服务活动为例,学生在策划、宣传、销售、收银等服务体验中提升了劳动能力和劳动热情。
图片5、6
劳动教育功能场室/基地方面,我校现已有木工坊、昆虫标本观察与制作馆、手造工坊、健康生活馆、楼顶堆肥、种植、养殖区,下一步将建设智慧农场立体农业基地、楼顶厨房烹饪教室,提升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硬件条件。
图:7、8、9
3.实践育人
四年级上学期社会实践活动: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参观、垃圾分类社区宣传与督导活动/绿道净山行动;
四年级下学期社会实践:工业劳动教育基地;
五年级上学期:参观银行;
六年级上学期:三天两夜农耕体验营。
4.协同育人
一二年级使用智慧小程序开展劳动教育家校共育打卡,力求成为“阳光好学生、阳光好班级”,为劳动习惯的养成打好基础。
全校劳动教育作业以年级为单位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操练(课内+课外),班级秀照片(班级群),学期大比拼(校内)。
二、在劳动竞赛中培养生活能手
我校每学期都会利用一个下午开展生活技能大比拼班级赛,项目分别是系鞋带、用筷子夹棉球/玻璃球、叠衣裤、叠被子、切水果、拌凉菜、包饺子、做水果沙拉等。
图:10、11、12、13
学校定期举办生活技能大比拼班级赛、劳动教育技能大赛校级赛,积极参与“生活劳动美”微视频、劳动圳少年微视频及学生劳动技能大赛区级赛等。在充满趣味、仪式感,热火朝天的竞赛活动中,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劳动能力得以提升,与此同时,责任感、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都有所进步。
三、在劳动教研中促进教师成长
高品质的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我校目前有两名专职劳动教师,若干名兼职劳动教师,本学期我校专职教师朱佳老师开发了生产劳动传统工艺类别的面向中段学生开展的《情系中国结》项目式学习课程,并展示了一节校级劳动教育公开课,一节市级劳动公开课,观课教师共计210余人,受到听课老师一致好评。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幸福感。(图14)
四、在劳动评价中助力学生发展
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端正劳动的态度,是取得良好的劳动效果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采取多元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测自己劳动过程的态度、能力、习惯等,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调整。
2.学生互评。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3.家长评。生活自理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家庭中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
4.教师评价。在上述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
科学的劳动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探索、发现、成长的平台,可以促进学生提升劳动能力,探索兴趣,发展特长,培养自信心和勇气,品尝收获劳动成果时的成就感和快乐,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在迭代提升中落地劳动素养
陶行知先生说:“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
在接下来的劳动教育工作中,我们将按照转型后的规划脚踏实地逐步完善课程与评价,升级场地,扎实实践,勤于反思,不断改进。使行知少年成为爱生活、乐创造的新时代好少年!
作者:朱佳、景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