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班主任培训有感
“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駸駸日上,皆我所造就者。其乐为何如耶!”陶行知曾用这样的说法来践行他的教育观。此次培训中蔡屏屏老师也用此总结她的教育理念,她从悦纳学生与家校共育两个层面分析了“沟通的艺术”,有娓娓道来的案例分析,还有条理清晰的归纳总结,让我更好地审视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沟通,提升教育效能”的确是自己在工作中必须加强学习的弱项。
陈晓玲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引导我们怎样才能走进学生内心,轻松与学生沟通。我们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在多种尝试体验活动中认识了“有效沟通=(占7%)文字信息+(占38%)语气态度+(占55%)肢体语言”。追根溯源的学习方可寻找到更好的沟通方式,与学生的沟通才能通透有效。这样的学习加深我对沟通艺术的进一步理解。
沟通是指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文字、形态、眼神、手势等手段来进行的信息交流。沟通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艺术。
学校的教育特别离不开沟通,与学生或与家长的沟通。我反思平时的沟通中,与学生的沟通存在最大问题是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汲取蔡老师的观点:首先我们要不断更新儿童观。我们常以成人回忆中的童年、教育者观念中的童年来判定儿童眼中的童年,结果抹杀儿童的千姿万态。我们要蹲下来与儿童一起看蚂蚁、挖泥巴、打水仗、踩落叶、玩游戏……我们就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才能理解儿童的内心。其次我们要减少对培养学生硬习惯的过分关注,要关注学生的软习惯,关注学生个性化习惯,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把更多精力放在培养学生个性化习惯上,“爱的阳光需要区别播散:每一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一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规格。”小学教育不应一刀切,即使人数再多,分门别类、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帮助学生成长,老师也能教学相长。
与家长沟通,蔡老师通过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我也认同这一观点。不同家长有不同风格,老师以欣赏态度,虚心聆听、谦和包容,而非对立态度去与之交流沟通,家校才能达到提升共育效能。
陈晓玲老师的沟通心理学的体验,让我看到沟通需要技巧。我认识到:①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不是较劲,老师应对学生发出邀请,要有双赢意识,做到知行合一;②人的潜意识听不懂否定负面语言,但人的言行受潜意识影响是受意识影响的30万倍,因而与学生的沟通应注意超限效率;③沟通的语气有讲究,命令式的提醒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启发式的提醒会引起学生的反思,正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也才不会让学生遇到“尊严两难”(是否要尊重老师的说法,还是遵从自己的想法);④沟通有五个层次:打招呼→讲事实→谈观点→说感受→敞开怀,人性都有被需要的天性,满足需求,才能相互之间敞开怀,就如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当他要与你敞开怀分享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你若一味否定反驳,那么最后就只能逼孩子与你仅存打招呼而已了;⑤鼓励和赞扬是有区别的: 赞扬,教给孩子的是依赖于他人的外在评判,而不是相信自己的内在智慧和自我评价。鼓励则教会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做正确的事的能力。赞扬如糖,吃多会上火,鼓励如植物需要水,人人离不开。鼓励是驱动孩子内心的成长。教育是唤醒和引出,而不是输入。⑥情绪的管理是疏通,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首先要看到孩子的情绪,人都会有追寻归属感、价值感的本能,当你拥抱知道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得到安抚,坏情绪就会平息。
在有效沟通中,肢体语言是很重要的。当学生出问题时,不应只是简单粗暴地对待,要学会用眼神去确认、用手去拥抱,有时轻拍学生的肩膀、轻抚学生的头,都会给老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找到归属感,他的情绪也就得到安抚了。
怀抱着爱融合学生,用心搭起心灵之桥,如何才能轻松与学生进行真正的沟通,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去探究去尝试实践,总能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