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
(学到)-
一、爱的流淌:
(一)给孩子表达:他因“爱”而生❤️
1、勇于并愿意给孩子道歉
勇于跟孩子说对不起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愿意对其敞开心扉。
(修炼“臣服”-对发生的事不做本能反应,不用习惯性的模式去应对。)
②“无条件&有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温和):
“不是因我做了什么才爱我、不是因我表现得好才爱我、不是我让你有了面子才爱我、不是我听从你的想法,完成交的事之后才爱我……”
“能够确认父母无条件的爱自己,跟自我价值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非常重要!”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条件、不求回报、不带期许!
❤️有条件的爱(坚定):
那是父母对孩子的激励(原则和底线)、是给孩子划定的一个边界,和价值观的指引。
(二)给孩子传递:“不厉害”,也无妨。
1、父母对孩子的“期许”(没有如父母期望,活成父母想要的样子,就会引起父母的失落),会让孩子有很大的压力。
2、不要随便给孩子建议或提醒,除非孩子发出请求(不求不给、有求必应)。“建议”背后,往往代表着“批评”。
3、父母只需敞开,去分享自己人生过往的经历。在分享时,记得要拿掉自己家长的角色!
(当父母把自己人生真实的状况,统统呈现给孩子。无论父母活得好还是不好,孩子都可以从里面,学到他想学的东西。)
二、活好自己
(一)找到自己“人生的剧本”
1、无意识演出的剧本,肯定是不好的。因为这样的命运,完全不由自己掌握(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2、有意规划自己的人生,就会成为“成熟的自己”:做任何事都是为了自己、知道自己的人生想要去哪里、如何才能到达那里……
3、更高的境界,是没有剧本。这种“完全臣服”的状态,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无论老天给你任何事情,你都能用自己最佳的状态回应!)有终极目标,同时又能够享受旅程的人,是非常厉害,境界也很高的人。
而“患得患失”的人,则是“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受苦、达到目标以后害怕失去而焦虑、或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害怕无法完成……”(所以,会一直生活在恐惧的焦虑中)
(二)”觉知生命的“转折点”
①想要了解人生剧本,关键要有觉知:觉知人生中那些“转折点”,觉知我们在按照“模式化的公式(习惯性的被动模式)”折磨自己。
②作者的事例:
什么,是“教育”?
父母先活好自己,让孩子愿意跟他在一起、并且愿意成为像他那样的人。这,便是最好的教育!(言传,不如身教)
(三)如何找到自己的“事业”
1、做事业,就是要跟着“心”走: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做别人需要的事。
2、先辨识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能力”、再去找到“自己的能力和别人需要的一个交集点”、那就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
3、做别人需要的事,别人就会付钱。只需要去做“对别人有用”的事,这就是你的“事业”。
(四)人,比“钱”大:
1、如果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想着钱……那钱就比你“大”,赚钱的过程就会很辛苦。不管有多少钱,它都会压着你,让你觉得钱不够。
2、怎样才能做到人比钱大?每天去想想:自己身上有什么能力?这个能力谁最需要?如果人家有这个需要,你的能力又比别人好,别人一定会非常满意,而且会主动给你钱。(如此,钱就会追着你跑)。
3、如果每天满脑子想的都是钱,但大概率别人不会喜欢你、不太愿意跟你在一起。而且你跟金钱的关系,永远都会处于紧张和焦虑中。
(五)把事,“做”进去:
1、最重要的,就是你时时刻刻“做好自己当下能做的事”,并且去考虑:你做的这件事,是不是对别人有帮助?有没有为社会,创造出价值?——这就是“做事业”!
2、不必提前做规划!把每天都过好、把每天的事情都做好。慢慢的,很多事就都“做”出来了。即“心流状态”:只有当把事做好的状态,才会去透过“事”,炼到“心”。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才会一直反思自己做不好事的原因。再回过头来“反求诸己”,在每一件小事上“炼心”。)
3、“做”进去的另一层含义,即在做到极致之后,还依然用心的去做。一件重复、无聊的事,如果一直坚持做,还能在当下“做进去”。那你看到的世界,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4、真正能最终“成功”的人,即使做重复的事,每次都能够用心的做。还能不断的思考:下次可以怎样做得更好?
5、“兴趣”并不重要,因为是肤浅、不持久的。但所有人都没有了兴趣和热情,还有人能够坚持做下去。这件事情的成功,就会独属于他!(带来更大兴趣的东西,叫做“执着”!)
(六)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1、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发现你自己是谁、然后去活出了原本该有的样子。这就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一件事,其他的事都不重要!
2、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去勇敢的面对:勇于面对自己内在的阴暗,勇于面对各种外在的风险。然后,就会不断的发掘自己的潜能。
如此才能慢慢的,找到并且活出完整的自己。最终回归生命的原点、复命归根!
3、“回到原点”,即:经历了外在世界的各种感官体验、也看清了内在世界的波涛汹涌……最终回归生命的原点,如如不动。
与外在世界的互动、感受内在世界的杂念、情绪起伏……你都只是看,如如不动!这个就是完整的人生,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七)意义,是“活”出来的
1、生而为人,有三种特别的焦虑:
①死亡(贪生怕死)
②意义(为何而活)
③自责(觉得自己不够好)
2、对意义的寻求背后,其实是(寻求人生意义的)恐惧和焦虑。如果每一天,都高兴的活在当下,哪有时间去管什么意义不意义呢?
3、意义感,是对内用心、认真探索、体验充满各种惊喜的内在旅程,并因此而得到成长。同时,跟他人有各种连接,与他们产生共振(帮助和影响了别人、对别人产生意义)。
这时候,人就会有意义感。当人有了意义感,就不会再去追寻人生的意义。所以,意义是“活”出来,而非“想”出来的!
4、“想”出来的意义,是诱发焦虑的因素。因为当自己觉得人生应该是那个样子,但又实现不了时,就会因为动摇、质疑而更加的焦虑。
有这个瞎想的功夫,不如好好的做事。慢慢的做着做着,就会发现那个“意义的焦虑感”没有了。人生,反而更有意义。
(人生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想的太多!)
【思/做】:
A.爱的流淌:
1、无条件的接纳和欣赏和孩子,并且有底线和原则的,影响和引导他正确的价值观。
2、不要给孩子提建议,只需去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触,给孩子参考和借鉴。
B.活好自己:
1、凡事为自己而活: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人生与生活、怎样才能够实现……
2、不做规划,臣服当下:既有大的方向(不偏离人生航道)、又能享受旅途的乐趣(无论好坏,都是来教会我们成长的赐予)。
3、真正的教育,是先活好父母自己(活出父母想要成为的自己),然后再身体力行的,去影响和引导孩子效仿。
4、事业,便是去做“自己热爱且擅长、用自己的能力满足他人需求、解决他人难题”的事。
5、想要赚钱,就得“人比钱大”的想法。(先做好人、成好事,自然会财源滚滚。)
6、每天,都做好自己当下能做好的事(这件事,是否为他人和社会创造出价值?)、还能用心的,把这件单调无聊的事,不断重复的精进……才是能“把事儿做进”去的精髓!
7、唯有”经历了外界的各种诱惑、体验了内在的汹涌澎湃”之后,还能安然自处、如如不动,才是回到生命的原点,成为完整的人。
8、真正的意义感,是从内在获得自我成长、从外在得到关系链接。并用自己内在的成长,去帮助和影响他人,对别人产生价值和意义!
总而言之,
用爱,换来真爱❤️
用做,换得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