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里,有一片特别的“丛林”。
不过这里生长的不是绿叶的植物,更多的是奔驰在大路上的钢铁,直插云霄的水泥柱。
每到一处,都令人感到惊奇,熟悉的地平面像是一张白纸,而这些楼宇则是代表着人们创造力的线条,在这个星球上勾勒出了一幅幅未来蓝图,然后用多年时间将它们一点点地实现。
很多初次来到这里的人,望着这片丛林仰着头捂着嘴,思索着它们的来源,猜测着它们的用途。
而这些没有生命力的“物体”,沉默着继续“生长发育”,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搭建起新世界的根基,塑造起一个特别的生活环境。
它们从那些每一个拔地而起的点,快速地像东西南北扩散。从远处望过去,它们就像一个个绽放的花朵,慢慢地互相交叉,穿插,形成着一个个看不清源头的网状群落,形成了人类得以生存、工作、交流的一个巨大的居所。
就这样,它们慢慢地覆盖了整个地球,直到无可撼动。
森林、雨林、草原、高原等是属于动物们的生存环境。动物们无法选择,来自哪里便在哪里生存哺育。
而坐拥高楼大厦的城市,是我们的生态圈,是我们亲手打造的“丛林”。
随着它慢慢扩大范围,我们从以自然为主的乡村来到城市,我们便慢慢地成为这“城市丛林”的一员,在这里一边适应,一边生存。
适应
这片我们亲手打造的丛林有很多需要了解、适应的东西。比如乘坐交通工具,了解金融系统,遵纪守法等等生活基本守则。不同于自然界的(豹子看上一只羊就可以扑过去啃掉),城市丛林需要这里的人们懂得守规矩,而非像动物世界里随时存在暴力,这样才能使我们远离危险,让社会稳定,把精力放在更“高级”一点的事情上去。
除此之外,生活在这里的人需要寻找工作,为丛林做贡献。由于城市丛林里缺乏自然资源,这里大多数时候是分配资源,利用资源的工作,比如做厨师则是更好地利用食材,做司机则是运输人、物,让贸易加快脚步。学会一项技能能够让人在这里寻找到一个位置,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的同时,慢慢参与到丛林中更多的事情中去。
跟自然界各种动物的协作很类似,在我们的城市丛林中,人们也总在同多方单位合作交流。每天的衣食住行,都往往来自许多人的协助和价值提供,一份蛋糕的诞生需要奶油,面粉,销售,顾客等等关键环节才能使之诞生,
人们有语言,有感情。诸如友谊、恋情、关系、人脉、师徒等等形容人们关系的词语足以呈现城市丛林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更为复杂的联系。
生存
慢慢地,当我们学会了适应城市丛林生活之后,丛林生活的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1.继续适应“丛林生活”
当你来到一片快节奏的丛林,你需要加快脚步跟上丛林生活的节奏;而当你来到一片慢节奏的丛林,你也得学会让自己闲下来,静一静。
大多数人的确懂得适应“城市丛林”变化,却又无所适从地感到惊奇。只要你往外一走,你就时不时会发现又有一幢新的大楼,或是一条新的高速公路出现在你的生活中,给你的生活环境带来突然的改变,提醒着你,你所熟悉的环境随时可能变得陌生。
昨天我们用电话,今天我们用互联网,明天我们用VR,AR,生活在这里似乎随时都需要适应、学习新的东西。信息、科技的爆炸让适应变得越来越重要,对所有人来说,这个时代几乎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我们吃的,喝的,听的,玩的很容易就在互联网上发生了改变,从而逐渐被带到我们的生活中。
2.是丛林就有“丛林法则”
城市丛林是我们建造出来的,而建造、发展它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城市丛林里特有的金钱,权利,名誉等等特权并非人人享用。
类似于狮子、豹子会为了一只羚羊而互相恐吓和攻击,在人们打造的城市丛林中,这些稀有物品也在引发源源不断的争斗,并不断地延伸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大到自然资源争夺,小到菜市场讨价还价。
只是城市丛林在法律下显得更为“和平”,人们大多不想撕破脸来解决问题,但并不代表弱肉强食从此消失,相反地,它拥有了更多的存在形式。
适应变化,面对生存竞争
城市这片丛林变化太快,什么是最新的潮流,什么又是最前沿的行业,你问一个人他告诉你一个答案,可你下半年,或者明年问他,可能就会有新的回答了。因为精力、智力的局限,我们对城市丛林的变化进程很容易就变得陌生,代沟就是最好的例子,对于很多人来说仅仅适应它已经足够有难度。
然而仅仅适应也显得被动。在城市丛林里,人人都在为着自己的目标上上下下地奋斗。你即使什么都不做,也有可能被别人盯上,成为别人的工具。来来往往的人就像湍急的河流,你即使一动不动,也难免被外界影响。
被动地适应,主动地竞争,大概就是城市丛林生活的主旋律了。当然,每天的生活都只做这两件事的话,人还是会累的。
所以我们又有许多娱乐,游戏,文艺的东西出来满足人们在丛林中偶尔想要小憩一下的愿望。当然有的人会在这些休憩时光中找到想要平静和愉悦,从而干脆放弃在丛林中行走。
而有的人会在休憩之后重获力量,重回人影无踪的丛林,继续无目标的前行。
Hunt or be hunted 猎捕或被捕猎
大概这就是城市丛林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