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周岭《认知驱动》/判断力
第五章 战略——环境与多维
>>,因为即使是专家,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只能清晰地描述30%左右,剩下的部分完全是“自动的、无意识的”。这确实说明真正的学习是潜意识的学习,我们不能只盯着单维度的语言和思维,而应该尽可能让自己的所有感官参与其中,不断地实践与练习。
《认知驱动》 -----周岭
这段话延伸了一个观点: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也就是说,一项技能的纯熟,一定是不断练习的结果。如果仅仅认为有名师指点就能成功,那么大概率会失望。
根源在于你的认知基础跟老师的认知基础是不一样的。在高手看来很简单的事,在你看来就难以逾越。
除了把高手的经验复制下来,能够践行的践行,暂时践行不了的 ,自己还要摸索。很多人都有过学习骑自行车的体验:在刚开始学的时候,觉得很难很难,无法掌握平衡。这时候,即使有人把整个说明书都给你掰开揉碎了塞脑子里,你也无法用上,反而是一慌了神就又趴下了。
所以说孩子很小的时候学骑自行车很合适,一般孩子的记忆力、平衡性、反应灵活度都比大人强,即便是难免摔几下,也很快就能学会。
真的见过大人学骑自行车学不会的,也就不敢再尝试了,因为代价可能是受伤、骨折、住院,未免难以承受,就改骑三轮车了。
但学三轮车有过体验的人都知道,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不好掌握平衡,骑着尽往马路牙子上拐,特别是会骑自行车的人,还真不好转过来这个“劲”。
学习技能是这样,学习知识也是需要经过反复实践的,因为知识的迭代性更强。
从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上学时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用吗?“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质疑的:“既然毕了业就把知识还给老师了”那上学的意义是什么?上学的意义就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当你进大学的时候的热门专业,到了毕业已经成为了冷门行业,你学的知识就白费了吗?
当然不是,知识会迭代,但学习的习惯会让你比同龄人更会思考。
也就是说,你比没有经受过专业培训的同龄人也许晚挣了几年前,但你的思考习惯和学习习惯,是他们终身无法培养的。
也就是说,即便你毕业后一穷二白,还不得不换专业,但同样的岗位,有文凭就是比没有的人更有机会。
如果有了机会,你还要保持学习的劲头,才可能脱颖而出。
学习的习惯让你在情商、技能、经营的学习上更得心应手,更理性地处理人生中遇见的各种问题,因为你有思考的习惯。
人生是马拉松,能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