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的好,老师表扬孩子,一个同学说她是抄的,说了两次,孩子哭着不去学校,说不去上学了。
家长常规的应对模式:
1.走,我带你去找他!让他说说咱抄哪儿了!(拐棍型家长,你越来越强,以后孩子越来越弱)
2.咱没抄就没抄,别管他,自己该做啥做啥 。咱别管别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朝圣人方向培养孩子。孩子要是能做到,就不哭了)
3.你一定得回去,回去得努力学习,下次考试得考得好,要不下次人家还得误解你,说你是抄的。(逼迫孩子型)
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心理咨询师最重要的工作是推动孩子的内在成长。
共情的概念:咨询体验求助人的内心世界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永远不能变成“就是”。
在台湾叫同理心。西方叫共情,咱中国通俗的说叫通情达理。
大部分咨询师停留在共情阶段。
正确的处理流程(孩子去找咨询师)
一、孩子,你刚才说的话,我都听明白了。你是先哭一会儿呢,还是不哭了,咱俩先谈谈。
1.哭——同学,不开心、不高兴、想不通的时候是可以哭的,但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可以先哭一会儿,等你不哭了,咱俩再谈谈。(保持陪伴,情感联系,确保安全)
2.不哭——好的,既然咱决定不哭了,那就去卫生间洗洗脸平复一下情绪,再喝杯水,做一下情绪管理,然后过来找我,(培养孩子主动求助的意识和能力)我在这里等你。(这是一个重大的提升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时机,咨询师没必要快速向前推进,需要让来访者在自己的情绪里多呆一会儿)。
二、场景——孩子主动回来了
(提醒:注重语言逻辑,家里有人让你生气了,是不是有几句话让你不爽)
给来访者一个当下的即时性的心理需求的满足。
——同学,老师可以教你一个方法,你学会之后,自信的回到学校,好好学习,当咱考的好,老师又表扬咱他又欺负咱的时候,你可以潇洒的弄他,你愿意不愿意?(你说她心里是啥感觉,爽不爽?要给来访者以希望)(关注来访者的肢体语言,尤其是面部表情,比如嘴唇、鼻翼、瞳孔、上肢)
引申:女人和男人吵架,有时要的就是那个即时性的心理需求。(比如女人回家说,今天老罚了200块钱,真气人。男人说:为啥不罚别人,就罚你,肯定是你哪做错了。俩人开始吵架。女人要的不过是个心理安慰,发完牢骚该干嘛干嘛了。
咨询师和来访者聊的过程是让他理清思路的过程,会聊——觉醒;不会聊——绝望。
三、重建认知
举例子:小时候夏天在老家睡觉,开着窗户,半夜醒来,看到窗户上有个白影子飘呀飘,吓坏了。
先看到——感觉——恐惧
感知觉——情绪——行为
大人出去看了看,拿回来一件白衬衣,原来是白天洗的衣服忘了收。
这时候,还害怕吗?不害怕了。这叫重建认知。
孩子过来了。
你说,孩子,你愿意是吧。看你脸上有笑脸了,我也可高兴,(让孩子知道你关注她这个人,散发参与的感觉)有一番话我想给我说说,直接给你说吧,怕你接受不了,不说吧,作为一名专业的咨询师是必须要给你说说的。你愿意听吗?(缓冲性语言技术)
1.情绪表达技术(到底谁开心、为什么而开心)+缓冲性语言技术(这是咨询师第一步要说的话)
2.把之前孩子受委屈的痛苦通过重建认知的方式,提升到抗委屈能力的高度上。(①孩子,你现在在那儿难受,是不是因为委屈,这是咱抗委屈能力还不足,如果咱抗委屈能力强了,到初中、高中、大学、甚至在职场,别人欺负咱时,咱可以潇洒地说:这事老娘在小学都遇到了,我还怕你?)
3让来访者认识到,让她痛苦的事件对她一生的发展上,有着积极意义存在的时候,她就能接纳当下的事情,甚至会庆幸这样事情的发生,并心存感恩——改译的力量。(引申小汤姆刷墙的故事。)
(这种事来得早一点比晚一点要好,这种事不是啥好事,但也不是坏事,要不你也不会来找我。你想现在遇到这事了,你解决了,以后再遇到这事,就不是个事儿了)
四、情绪管理能力
1.引导孩子生命教育、安全教育。
2.用心理学生活化的呼吸法调整身体和管理状态。
人生在世,很不容易,不管以后遇到啥事,都不能往外跑。太不安全了。以后遇到这种事,你得调节自己情绪,我教你一招,你愿不愿意学。(用长呼吸,歪头,诙谐的逗孩子笑)这时可以说她:用我们老家话说,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老猫浇你一脸尿。孩子笑了,心情就会好很多。这时再说,叔叔教你一招必杀技,你潇洒地回到学校,好好学习,再考好了,他再说你时,你对他说:我都被你弄哭两次了,这次我不会再哭了,下次考试你监考吧!(语气潇洒)
五、用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方式来回应对方。(把别人给你的东西接过来,再扔回去)一个有强大自我的孩子培养出来了。
(根据院长6月28日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直播课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