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当!”下课的铃声终于响起了,接着是老师宣布“下课!”,然后我“呼”的一声,从凳子上起来,迅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背起书包就往外走。
来不及跟同学们打招呼,因为下课回家之后还有个任务,那就是妈妈交待我的,放学回家要到田里去把明天喂牛的草给割回来, 不然,回家没饭吃。为了让自己不饿肚子,无论如何也要完成妈妈交待的任务才行。
小伙伴们都约好了,要一起到田里去割草的。我也不想让大家久等,一回到家里,把书包一扔,再换上去田里的鞋子,再挑起个簸箕就往田里冲去。
大伙可别以为,割草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我们这里割的草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干草,一种是湿草。干草是在坡上的,或者是在河岸上的,顾名思义就是这种草没有沾到水,所以称之为“干草”。那么“湿草”呢,就是生长在水里的草了,一般是在一些种有蕃薯、芋头或者是一些种有菜和辣椒的地里最多。
在坡地上的干草,收割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有些草就贴着地长,用镰刀无法割得着,那我们就得用锄头把这些草给铲出来,然后再一一地把草上带有的泥土给打干净,之后再放到准备好的簸箕里。如果幸运的话,在一处就可以把簸箕装满,但是由于割草的人比较多,通常都是要走几个地方才能满载而归。
在干爽的坡地上可以找到草那肯定是最好不过了,不用到那又湿又脏的泥里去,一脚深一脚浅地把草往田埂上拉,也不用把自己的衣服搞得脏兮兮的,任谁都喜欢在坡地上干活啊。可是在以前的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养牛,有的人甚至养了几头牛,找草的人每天都会在坡上坡下找上好几回,草也是很难得的啊。所以,有时候偷个懒,就跑到河基上去铲草。但是每次都会给大人经过的时候抓到,少不了挨一顿批。因为河基上的草是用来保护沙土不受雨水的冲击而流失的,所以大人们都不让我们这些小屁孩偷偷去破坏掉那上面的草。
找不到干草的情况下,只能到水田里去找湿草了。到那些种有农作物的地里去找,长长窄窄的水沟里,到处长着草。以前的农药没有现在的这么发达,人们没有动不动就喷除草剂,人们会用自己的双手去把田里的草给拨干净,有时会拨上一两天,甚至是三五天。可是如今的农田里,想找到一根草都难了,从一播种下去就已经喷上除草剂,过些日子等小草稍微长出来一点点,再重新喷,一夜之间就可以把草给消灭掉,青青的小草一夜之间就枯死了。
想想以前的我们,在田里辛苦地埋头拨草,把地里的草拨出来,既可以不用农药,又可以喂饱家里的牛,两全其美啊,那时候还是干得不亦乐乎呢。小小的个子,挑着个簸箕走在窄窄的田埂上,把割来的草,从一小沓一小沓,到收集成一大堆,最后装在簸箕里,把簸箕塞得满满的。我就用那小小的肩膀,挑起那湿湿重重的草,摇摇晃晃地往有河的地方走去。一步一个脚印,走不动的时候,就停下来歇上一歇,捶捶酸痛的肩膀,再深吸一口气,接着挑起来往目的地走去。
为什么要到河那边呢?因为我要把在田里割来的草放到河水里洗干净啊。割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沾有泥沙的干草要打干净,那沾有泥巴的湿草就要用河水冲洗干净才能往家里带啊。把从田里挑上来的草,放在河水里泡上一泡,把草上沾有泥巴的地方一一洗干净,然后再重新装好在簸箕里。这样,本来就已经够重的湿草,经过水一洗之后就更重了。挑着那装满草的簸箕往家里走的时候,感觉自己头重脚轻的,随时都有可能会连人带草一起摔下来,如果再加上一根稻草的话,真的会倒下了。但是不能倒,如果倒下了,草就会重新沾上泥土,又得重新洗了。只能自己咬紧牙关,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坚持到家,哪怕腰酸背痛也得忍。
妈妈常说,她七八岁的时候都已经挑柴到隔壁镇上去卖了,这么一点点草,这么一点点路,该吃的苦还是要吃的。当我挑着那担草,摇摇晃晃地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本来就不多的草,竟然在路上还掉了很多,看着那剩下的草,心里万般滋味。
看着走过的路,比起以前妈妈那代人所受的苦,这一点点重量算得了什么呢?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在家的日子里,能帮上忙的活一样没少做,自从离家以后,才知道,以前的那些日子才是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记忆。因为小时候吃过的苦,我的人生才比别人少吃苦,苦过的人才明白,幸福的生活多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