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207天
原文阅读:
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9.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9.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译文讲解:
孔子说:和他讲话始终听讲而不懈怠的人,大概就是颜回吧!
孔子说到颜渊,叹道:太可惜了!我只看见他永远进学向上,从未见其停止过。
孔子说:小苗出土了却未开花,这样的情况存在吧。开了花却没有结出果实,这样的情况存在吧。
启发思考:
前两句话都是关于颜回的,第三句从意思上推断,也应该是描述颜回的,所以放到一起来学习。颜回,字子渊,生于公元前521年,卒于公元前481年,比孔子小三十岁。我们知道,颜回是孔子非常非常喜欢的弟子,在《论语》中出现了很多次。
颜回为什么被老师如此喜欢呢?有许多原因,重要的一点就是好学善悟笃行。前面学过,有人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回答“有颜回者好学”。而且,夫子发现,颜回上课一声不吭,但是全听进去了,都听明白了,沉浸其中,消化吸收,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更重要的是,颜回学了就照做,日用动静语默之间,坦然遵循而无疑!孔子说,他的学生当中,只有颜回能够做到“其心三月不违仁”,也就是长时间地不违背仁德,至于其他学生,顶多撑十天半个月(《论语·雍也》)。
“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夫子这里说,听我说话而始终毫不懈怠的人,只有颜回一个吧!怎么个毫不懈怠呢,是全神贯注,一字不漏地听,融会贯通去听,“闻一而知十”,他把老师今天讲的,和以前讲的,和他学习过的,体会过的,全联系起来参照学习。与此同时,要切己体察——听到老师讲的,反观自己,我做到了吗?
学习的人很多,很多人学习得时间也不短,但是不少人就是表面上认真听讲,积极提问。为什么听老师讲话会走神呢,因为不知道价值,觉得“也没什么”,觉得“没什么新东西”,觉得“都讲过多少遍了”。实际上压根没听进去,也没有把所学放自己身上去思考、去照做。
“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可惜呀!孔子追思颜回说,我只见他进步,从来没见他停滞不前!认同学习重要的人很多,但能真正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的人不多。要么是资质禀赋有限,想进步,却没有那能力;要么是立志不专,意志不坚定,坚持不了。实际上,能进步难,进而不止,永不放弃,更难!然而,唯有颜回能勇往直前,日日不断,每天都往前进!
如果说前面讲“积土成山,进,吾往矣”没有具体的对象,那么颜回就是这样的人。永远不惰、不止,生命不息,进学不止。要想学习进步,只有持之以恒,最高的效率和基本路径,就是做日日不断之功。最快的进步,就是只进不退,把每一天每一点进步都保持住。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庄稼生出了苗却不能吐穗扬花是有的,吐穗扬花却不能结出果实也是有的,可惜啊!颜回!独一无二的颜回!吐穗扬花,未能结果,英年早逝,先我而去啊!
颜回早逝之后,孔子哀伤缅怀他,这几句话就饱含了夫子对他的追忆和赞叹。这么一个好学不倦,永远进学不止的人,吐穗扬花未能结果,天不予寿!在叹息颜回英年早逝的时候,我们也感恩他留下来修身为仁的“学习标兵”的千古榜样,给予我们持久的勇气和力量。
这个周末,弘毅乐学书院组织了2天的线下学习活动,我们邀请到北师大李景林教授和钱翰教授为大家做讲座。无论是景老阐释“教化的哲学~对儒家的一种新解释”,还是钱翰老师教授对“禅宗与坛经”的解读,都认真地强调“行”或者“修”的意义。理论和认知很重要,但与实践相比,理论是肤浅的和相对简单的,现实是复杂系统,日日践行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准备认真去做,读书学习干什么呢?
做学问,做事业,都要像颜回那样,不惰、不倦、不止,永远向前推进,不在半路停步。否则就如地里的庄稼,或者出苗、拔节,却没有开出花穗;或者虽然开出了花穗,可是却停止了生长,未能灌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