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昨夜几乎做了一夜的梦,一直到闹钟响还在继续,闷闷地关上闹钟想接着再睡几分钟,谁知又沉入了另一个梦里,醒来已到7点,距离闹钟响的时间已过去一小时。
匆忙穿衣跳下床,用冷水抹了一把脸,就开始学习。可能已到了坚持做一件事比较难的时候,怎么没了前几日的兴奋与轻松?
文学史讲到“建安文学”了。建安是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到这个时候天下又开始乱纷纷,又催生了黄巾起义,曹操横空出世。建安文学中最杰出的三个代表人物就是曹氏父子,其中成就最高的当然是曹植;围绕着他们的有建安七子。
曹操的诗以仍然以乐府诗为主,其中最多的是四言诗,如耳熟能详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丕也多四言乐府诗,只是风格上要柔和华贵一些,他还有著名的七言诗《燕歌行》,继承的是楚辞的风格。
曹植是首位以大力来写五言诗的作家,自他以后诗坛上就正式承认了五言诗的地位,书中说“他是建安时代的旗帜,五言诗谈的先驱”。他的《洛神赋》更是惊天地泣鬼神。谢灵运评:天下人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建安七子有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其中只有王粲、刘桢诗篇较多,刘桢《赠从弟三首》中“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千古吟唱。另,陈琳虽不以诗得名,然其《饮马长城窟行》却脍炙人口。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主张“文以气为主”,这里的气指的就是风格、本色,是一种精神。所谓建安风骨,也是指的一种精气神。东汉末年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但文学却开始展现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