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我很少能一口气读完的一本书,这次是第二次读,依旧能让心中感到很压抑和震动的一本书。故事情节的时间虽然发生已过很久,但这本小说给人的震撼却依旧能历历在目。
一.对死亡的描写是那么的轻描淡写
故事里面的人物福贵的父亲母亲、凤霞、家珍、二喜的死亡都是那么轻描淡写,没有过多的修饰,正是因为这样的轻描淡写,才让人感觉到了生命的无奈和所在环境下生命的廉价。看到这种突如其来的死亡,“福贵”的那种无奈和“命中注定”直戳读者心窝。
二、什么样的世界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在小说中,也许很多的死亡出人意料,正是这种出乎意料,让生命的悲凉上升到极致。有庆的死亡,却是因为抽血被抽死的,然后抽血救的人却是福贵在战场上的兄弟,可想而知,福贵当时是怎么样的心境?无奈和悲凉,想要释放却无处发泄的沧桑,这样的环境下他的“头发全白了”。
三、时间流动下的对比,让全文轰动
各种人物凄惨的命运,在时间的流动下不断对比。从小说整体布局来说,人性与命运的辩驳,在小说中不曾停止,一群淳朴的生活在最底层的家庭,是当时千万家庭的缩影,在与恶劣的社会环境对抗时,不断用生命来昭示,无奈和无助才是杀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单个人物 来讲:
福贵在整个小说里面一直白发人送给大人,而且虽然描写上轻描淡写,但是却是在时间流动上慢慢的死亡,“死亡并不可怕,可怕是等待死亡的过程”,家珍那一句“我活不了多久了”,我的心就被击溃了。
家珍一个贤妻到接收自己的两个孩子的死亡(有庆的抽血之死、凤霞的难产之气),击溃了生活的勇气。
凤霞小时候乖巧可人,一场大病到聋哑,最后难产死亡,这里面凤霞没有语言上的表达,而正是无言的表达,让我感觉心里会有阵阵抽搐。
有庆,离奇的死亡,把文章推向高潮,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曲折,折磨的生的人,福贵才是第一承担人,他想有一个发泄的地方——那个县长,然而那个县长确实旧日的生死兄弟,这心中的悲痛,也只有自己承受。
二喜和凤霞的和谐的婚姻,却也突然工伤死亡,被排水管压死的时候,大声喊了一声苦根,没想到死了的二喜,头却直了起来,只有死亡才能真正的堂堂正正,不由得叹了口气。
苦根机敏的孩子,却仅仅因为多吃了豆子被撑死,可叹可惜。
在所有的死亡里面,福贵都是经历者,经历家庭由胜转衰,经历每一个死亡,最后却也能戏谑的说出“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某地,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某,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来辱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他才是真的勇士,老牛也是自己,自己也是老牛,经历所有的亲人生死,却也能尽心尽力的“活着”。
看到文末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能给小说一个结尾和总结“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肩膀,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来临”,壮士断腕的悲凉和凄楚,正随着消失的黄昏慢慢都归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