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有三样大兴趣:读书、做饭、看电影。其他的,都是一些小兴趣,不值得用太多的笔墨描绘。
依我看,这三样兴趣的本质就是吃货的自我修养。我不是什么所谓的仁义君子,我只是一介草民,懂得些生活的韵律罢了,但忙碌让这些韵律都比较惨淡,难免会留下一些遗憾。
读书
我要吐槽这个国家的应试教育,以前为了应付比较频繁的考试,中西方比较文学中,我看书全部是走马观花,除了特别感兴趣的一些精读了外,90%的都是一扫而过,然后匆匆记下些主要论点哲句等,等时间一长,书中的大多数东西都忘却了,在深深痛苦的岁月里忽然听到有人说,剩下的那些东西就是素质,我听到后十分高兴,打算送个礼物给说这话的人,但一直还没找到。
其实要读的书有很多,胡适写过一些国学入门的书单,后来梁启超改为更精简的版本,那些是一个想要读书的人必须要看的,否则在现在这个时代的新奇事物干扰下很难静下心来生活。我写一些梁启超版本的:
有精读泛读区分: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篇浏览。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有读法,如谈如何读《二十四史》:
一曰就书而摘。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
男孩子读书我倒觉得没啥好写的,倒是对那些喜欢读书的女孩子感到非常敬佩,更是对那些写得一手好文章的爱慕不已。无论她们读的是经典的还是流行的,都无所谓,只要是认真读了,那种独立的思考风格一出来就行了。但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在读的书通过社交软件晒出来,如果单是分享,一句话足矣,我不明白这种行为的初衷是什么,好像并不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会做的,倘若要晒,不如写文。
做饭
这是很不错的一种生活方式。自己做饭,是那种小格局的温馨,一个人静心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与朋友一起做饭,更多的是感情的交融,同时能偷来几样菜品做法,不失为雅兴。
我自己做饭水平处于温饱状态,上不了档次,所以我期望能认识更多厨艺大牛,做出一些风格迥异,口味独特的菜品。到目前为止,我倡议的厨艺聚会已经有十几次了,大家一起做饭喝酒聊天,很开心的。
我打算再过几天去济南办事的时候邀请一些朋友一起做做饭,交融下感情。
看电影
我觉得我看了很多很多电影,每次有片子要上映时,我走在去影院的路上心里是很有底气的,有一种“什么片子没看过”的想法。
几年来,养成了基本上每天睡觉前看一部电影的习惯,直到一两年前发现想找到一部好的片子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候我减少了这个频率。后来,我开始利用以前学到的一些电影方面的知识来反观电影相关内容形式技巧,开始去留心一部片子背后的种种杂事,开始对电影本质上的东西进行研析了,到现在,我发现这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三样大兴趣简单如此。
以前对没经历的事会感到非常好奇和生畏,对可控的东西都想要在年轻的时候尝试下,比如说第一次去银行办卡,第一次去娱乐场所休闲,第一次喝醉,第一次迷路,第一次出国……等,新奇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其合理的价值,我愿意欣然接受所有本质为正向的一切。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