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古道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与南唐的主要通道,现为安徽宁国的万家乡大塔村至浙江临安境内的浙西天池之间的一条保存完整、原始原貌的古道。与出名的徽杭古道相比,吴越古道历史更悠远,幽静而美丽,景色更丰富。
古道终点是浙江的地界,山顶有一天池。浙西天池在海拔1180米的山巅,湖水清澈,风景绝美。
我们夜宿古道入口半山腰的云山村,这个小山村,干净静谧,绿树掩映,空气清新,一条山溪穿村而过,很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一大早,我们在农家客栈用罢农家小媳妇用柴火灶烧的早餐,虽然喝酒喝到凌晨1点多,啤酒瓶沿墙面排了好几排,但强打精神,准备就绪,整装待发,走个环线,终点就是出发点。
在古道入口,亮出大旗,美美的来个合影,个个脸上充满期待凯旋的笑容。
天下古道星罗棋布,吴越古道是江南一带闪亮的奇道、名道。那日路上行人疏疏,加上天气日丽风清,颇觉选对了日子。
沿着古道石板路台阶,一路溪流相伴,曲径通幽,似在画中游。峡谷内植被丰富,流水孱孱,虽然山很陡,但台阶无比的多,空闲之时仰望一刻,顿觉疲劳尽失,带着满身的汗水流连于这侠骨柔情之中。
时间让古道沧桑落寞,时间让古道风韵流漫,时间甚至让山石有了表情和语言。无数块青石垒就的古道,蜿蜒在山中,历经千年风雨侵蚀而依旧坚固。
沿途有好多座供人休息的凉亭,走累了,在凉亭里休息一会擦擦汗、喝点水,畅想着古人行走在这条古道上的情景。一只黄腹山雀在树上,恍惚间觉得它是从遥远的唐宋飞来。
在半山腰上,有一避雨的人工洞穴,里面排列着两排石凳,在这蛮荒偏僻的地带,不知有多少孤独困乏的赶路人,在这休息去累后继续前行。
接近古道顶峰,两块巨石犹如一道天然的石门傲然挺立在路中,仔细一看,上书“千顷关”三个大字。千顷关依山势而建,为1100年前吴越国建筑,城墙由大小石块垒成,与千秋关、昱岭关合称为浙北三关,是吴越国与南唐的国境线,也是当年拱卫吴越国首都临安的重要关口。
公元913年,当时的吴越国与淮南的杨行密在这一带发生过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千年之后,战火纷争早已不见踪迹,放眼望去,葱郁的草木一片安静祥和。
过了千顷关,就是浙江临安地界了,两个小时就爬过了一个省,跨过一个古国。
再不久就到了山顶的浙西天池,只见四面高山围绕中有一美丽的高山湖泊,湖畔平坦,天镜浮空,水天一色。那一刻,一行人都惊叫了,一下子全身的疲惫都随风散去……难以想像在这四面高山围绕之中有一个这么大的湖泊。
天池四周高山环列,芳草鲜美,呈山山朝千顷、水水往池流之势。这个目前江南地势最高、面积最大,被称作为“江南第一池”的湖泊,湖水清洌幽蓝。
站在湖边,极目远眺,顿觉心旷神怡。风平浪静的池水,在初秋阳光映照下,泛出一抹抹湛蓝的波光,蓝天、白天、山峦、野花尽倒映于湖水之中。
正如有一首诗所描述的:一池春水应江潮,中起沙鸥数尺高。谁说风云远朝市,乱山深处亦波涛。
湖中盛产淡水鱼类,周围地域宽广,四面高山围绕神湖,造就了这美丽的高山湖泊,湖畔平坦。向湖中正在捕鱼的渔民买了一条十多斤的胖头鱼,二十块钱一斤,价格有点小贵,同去的两位兄弟用登山杖翻山越岭扛回了民宿,请民宿老板娘熬了一大锅鱼汤,味道异常鲜美。
吴越古道与徽杭古道一样有着相似的文化内涵,更有远古的历史沉淀,窃以为,吴越古道更有灵气,风光更优美。因为,吴越古道更有一路的溪水相伴,更是一路行进在绿荫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