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给出证据的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和其他任务群一样,本任务群依托的是“语文实践活动”。
目标是培养有见识的阅读者和负责任的表达者。从阅读者来说,要分清材料中事实与观点的不同,辨别态度与立场,有正确的价值观。从表达者的角度来说,要学会负责任,有中心,重证据,有条理地表达。要掌握分析比较,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要学会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类型。能把握事物之间部分、并列、因果等逻辑关系。
文本类型包括科普类,说理类,故事评论类短文和革命领袖的理论文章
学习方式包括分析与比较,归纳与推理活动的类型。
活动类型有阅读与鉴赏活动,梳理与探究活动,表达与交流。如《落花生》一文,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提炼出父亲的思维过程:形象---抽象--做人道理。在梳理与探究环节,老师引导学生梳理父亲的专家思维:物与物比,人与物比,人与人比。在表达与交流环节,老师创设了我带弟弟去看竹笋,给弟讲做人要谦虚的道理。又如《田岂赛马》,老师借助关联句引导学生梳理人物的思维过程:找原因,用上之所以是因为。找优势,用上虽然但是。找办法,用上假如,那么。找漏洞,用上如果就。
学习主题第一学段是《生活真奇妙》,《我的小问号》,意在激发学生的好奇性,策略是观察与比较,发现相似事物的异同点,要求体现真实性与趣味性。第二学段是《大自然的奥秘》,《生活的智慧》,《我的奇思妙想》,引导学生除了关注自己和生活,还要关注自然。策略是引导学生区别事实与观点的不同,尝试从文本中找出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体现的是探究性与创造性。第三阶段是《社会公德》《奇妙的祖国语言》《科学之光><东方智慧>。关注对象既有宏观的传统文化,社会现象,又有微观的语言现象、科学发现,体现的是思辨性与挑战性。
素养表现既包括文字、表格、统计图、思维导图等学习成果表现,也包括在问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研讨、分享、演讲等现场表现。
培养能力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重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多观察相似事物的异同点,会问为什么。第二学段让学生知道事实与观点的不同,学会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第三学段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关系,辨别总分并列因果等逻辑关系,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思维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段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直觉思维;第二段是以表象为中介的形象思维;第三是以“概念”为核心的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三个阶段相互联系,螺旋上长升,前一层次的思维如果得不到充分发展,势必会影响后一思维的发展。
以薛法根老师的《为人民服务为例》谈谈在实践中的做法
一、默读课文,划出毛泽东主席发表的核心观点
二、默读课文,说说围绕核心观点,毛泽东主席讲了哪几个方面?举了哪几个事例?赶写文本结构
如何看待生死 张思德的故事
如何看待批评 李忠铭的例子
如何看待团结 开追悼会的例子
三、毛泽东主席怎么说得人口服心服的?推想他的演讲思路,填写思维图。
1、阅读读第二自然段,借助三段论思维图,把握毛泽东主席的推理过程。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2、阅读第三自然段,抓住文中的关联词,把握句子之间的联系,梳理段落结构图,了解毛泽东主席的论证过程
观点------为人民服务不怕别人批评
分析----谁批评都行、说得对就改正、办法好照着办
举例---李鼎铭的“精兵简政”
总结---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阅读四五自然段,发现“共同的革命目标”“相互关心”“开追到会”与“如何看待团结”的因果关系。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思维的训练一定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可超前进行小学低中阶段概念的植入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