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打开书中的序,我便知道自己读对了书,因为我就是那个不能“断舍离”的人,便是书中提到的“执着过往的人”。在纷繁复杂的工作生活,总会被各种各样烦杂的事情所干扰。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读完这本书,简单粗暴的总结为三个字“扔东西”,那四个字就是“推陈出新”。
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分精气神。然后,翻开人生新篇章。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这样写到。
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断舍离不只是简单的扔东西,而是让我们可以在真正意义上获得“自在随行”的心境,在人生的路上,认知怡然自得的自己,让我们获得人生焕然一新的力量。
无法放手的原因
1)事物可以随意渗入我们的生活空间。生活中的我就是这样典型的一个人,会随意保留一个纪念品,一个随手好看但是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一个自己用不上的东西,甚至是点一个外卖,多出来的筷子也会保留起来,慢慢得,空间被挤占了。慢慢的,就会发现,桌子上已经摆不下东西了,进而只能东放西藏。
杂乱的空间,总会让自己有时觉得很压抑,明明如果收拾一下,自己的心情会变好,但是就是舍不得扔。一开始没有断然,物品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就是文中所说到的“执念”。
2)“无法放手”的三种人: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往型,忧虑未来型。我属于“执着过往型”,总会小心翼翼得保留以前得物件。其实我们都应该挑选出真正有价值得物件,解放我们得空间,解放我们心灵得负担。
断舍离的工作机制
观念上的断舍离:1)认识现状;2)停止自我否定;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在这一点上,我们总会做出逃避,我们对家都会有属于我们的构想,但是总会觉得,现在的自己还没有时间或者能力去改变目前的现状,进而对自己产生否定。其实,我们都应该在当下,去做出改变,尝试一下尽情描绘自己家的蓝图吧。
杂物上的断舍离:1)拿出杂物,俯瞰;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与废品”的东西;3)以自我
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4)以“必要
合适
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5)收纳在杂物最适合进化之后
生活的忙碌,总会让我们忽略很多细节的东西,例如将物品拿出来认真看;我就是这样一个“懒惰”的人,总会将所有东西摆在一起,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知识单纯得去“取舍”,结果即使是垃圾,也被保留了起来。
收纳指南
1)三分法:将东西归类,按照大中小进行归类
2)“7
5
1”法:看不见得空间,例如衣柜放7成;看得见得空间,放5成;而展示性得空间,则放1成。
3)“1out 1in"法:当舍弃一个,会有一个新得进行替代,有意识得“先出后进”,形成良性循环
4)“one touch法”:在家里得使用的物件,只需要两步“拿出来与放回去”
5)“自立,自由,自在法”:将每一样东西归类好,让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自由生活
我们总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明明道理懂得很多,但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错觉。为什么是错觉呢,因为我们总是去逃避,其实只要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去实践。可以从非常简单的小地方着手。小地方获得的成功不断积累,慢慢获得的勇气,便可以去解决自己“老大难”的问题。今晚就从衣柜开始吧,将自己的衣物整理一遍,相信马楠就可以让自己的家焕然一新。生活也可以焕然一新。
断舍离改变人生
舍,便是获得。复位人生,做出当下的选择与决断,重拾自信心,成就从容的人生。
学会减轻自己的欲望,找回自己。我们拥有多少东西不重要,甚至我们想要拥有多少东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在物质中坚守本心,在纷繁物欲中保持快乐。
控制欲望,不做失控的奴隶。
回归简单的心灵,学会减法生活。心没有枷锁,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生活中的我,在这一方面,却做得远远不够,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往往会虎头蛇尾,无法辨识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过多的顾虑,去考虑,而事后却常常觉得自己并不想。
看《我是歌手》时,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当时李荣浩找到李健交换手机号码,没想到李健用的却是老款诺基亚手机。而且他还曾说过自己从不用微信,别人找他都是打电话或者短信。
他是这样解释的:“作为一名创作型歌手,这是让我保持专注最好的办法。”
人生也应该断舍离,不要让过多的杂事扰乱你的本心。后来李健因为《我是歌手》又火了,可他却更爱惜自己的羽毛,很多采访、综艺都被他直接拒绝。
有一次,被拒绝的主办方问他原因时,李健云淡风轻地回答道:“那天下午我正好要去健身。”
还有一个酒厂以百万的价格来邀歌,李健也很干脆地拒绝了,他说:“我不喝白酒,对白酒没什么感情。”
如今的社会,太多的欲望,太多的诱惑,让我们的心蠢蠢欲动。这些诱惑却没有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反而让我们患得患失,徒增烦恼。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正是这个道理。
太过于繁杂的事物,太多的选择,往往让人什么都看不到。看不到眼前的事物,更看不到自己的心。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真实的心都不知道,那么又怎能过好生活呢?怎么追寻最初衷的快乐和幸福呢?
李健曾说:“我想保护自己的时间,我只愿意做一个知识分子,一个音乐知识分子。”
对人生断舍离,化繁为简,才能看清自己的内心,从而找到自己的人生路。